容百科技: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公告时间:2025-08-20 17:08:31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保荐机构名称: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被保荐公司简称:容百科技
保荐代表人姓名:韩斐冲 联系电话:010-56839312
保荐代表人姓名:董瑞超 联系电话:0755-82492010
根据《证券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联合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百科技”、“公司”或“发行人”)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的保荐机构,对容百科技进行持续督导,并出具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二、重大风险事项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正极材料的销售,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镍盐、钴盐、锂盐等,若后续宏观经济、原材料价格、市场竞争程度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公司不能通过技术创新、工艺革新、提高产能利用率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则公司可能会存在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的关键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研发创新及制造的工艺
技术升级。动力型锂电池及正极材料的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且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市场对产品性能、品质要求极其严格,持续保持高素质的技术团队、研发并制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行业竞争所带来的核心技术泄密、技术人员流失可能会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如果未来动力电池及正极材料的核心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而公司因研发人员问题、技术储备问题等导致不能保持行业领先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水平,将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1、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所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上游原材料为镍盐、钴盐、锂盐,由于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较高,原材料成本占三元正极材料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由于原材料端处于供需错配的修复阶段,公司面临较为复杂的原材料价格波动问题,另外,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突发性事件也会导致原材料供应及价格产生较大波动,对公司稳健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新兴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同行业企业众多且仍在不断增加,可能会出现竞争加剧导致的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另外,随着终端需求的不断调整,正极材料企业可能面临终端技术路线变动导致的现有产能需求减少的风险。
3、不同区域政治文化差异带来的全球化经营管理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加速落地,跨国多基地运营涉及的组织架构日益庞大、管理链条逐步延长、组织人员背景愈加复杂,公司从一个中韩跨国企业逐步发展为一家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公司,总体管理难度逐步增加。若未来公司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不能形成高效完善的跨国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公司将面临因管理控制不当遭受损失的风险。
(四)财务风险
上游锂、钴、镍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会带来存货跌价损失等风险。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可能由于终端市场波动引发坏账风险。随着公司业务中以外币结算的业务逐步扩大,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使得公司面临汇率波动风险。
(五)行业风险
1、行业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尽管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行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性、购买成本、充电时间、续航能力、以及配套充电设施的不完善等。此外,近期宏观层面新动态频出,特别是北美区域出现的电动化放缓趋势,以及国内外政策和贸易壁垒引发的市场波动风险,新能源市场需求的波动风险随之加剧。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需求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动力锂电池厂商对正极材料的需求,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行业技术路线变动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锂电池又可分为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技术路线。近年来,高镍三元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乘用车)动力电池领域得到部分国内和海外终端车企的积极应用,但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发生不利变化,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公司若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发与推出与市场需求匹配的材料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六)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正在加速落地全球化战略,在不断开拓国际客户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海外办事处、生产基地等项目,但境外业务面对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可能会面临多种风险,从而对公司境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带来不利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罢工、动乱等导致生产或供应中断;当地宏观经济出现大幅波动;当地的劳工、税收、进出口、投资、外汇、环境等相关法规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当
地政府外交政策出现不利变化等。国外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法律体系等与中国存在一定差异,不排除项目建设及后期运营过程中,面临当地相关政策变动等带来潜在经营风险,若海外项目当地的投资、税收、进出口、土地管理、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海外建设项目将面临无法在计划时间内建设完成的风险,进而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收益。
(七)募投项目相关风险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和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投资项目虽已经公司充分论证,但该论证是基于当时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客户需求变化等条件所做出的投资决策,在当下实际运营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市场环境突变或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项目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三、重大违规事项
无。
四、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5年1-6月,公司主要财务数据情况如下:
单位:元
主要会计数据 2025 年 1-6 月/ 2024 年 1-6 月/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2025 年 6 月末 2024 年 6 月末 减(%)
营业收入 6,248,421,040.70 6,887,616,921.31 -9.28
利润总额 -22,669,927.24 63,907,202.62 -135.4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68,394,623.37 10,277,881.49 -765.45
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 -79,305,268.23 -3,808,956.10 不适用
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91,583,563.30 -839,731,692.60 不适用
净额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8,302,551,642.28 8,440,667,718.62 -1.64
资产
总资产 23,677,412,940.18 24,622,978,521.33 -3.84
2025年1-6月,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情况如下:
主要财务指标 2025 年 1-6 月 2024 年 1-6 月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10 0.01 -1,100.0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10 0.01 -1,100.0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 -0.11 -0.01 不适用
本每股收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0.81 0.12 减少0.93个百分点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 -0.94 -0.04 不适用
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 3.50 2.60 增加0.90个百分点
例(%)
上述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1、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主要由于该期间内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公司产品售价随原材料价格变动而调整。
2、2025年1-6月,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39.46万元,同比下降765.45%,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财务指标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主要受以下因素综合影响:
(1)2025年1-6月,受阶段性的减值事项影响,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
(2)公司在钠电、前驱体、锰铁锂等新产业上持续投入,对当期利润有一定影响;
(3)公司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3、公司的销售回款方式以银行承兑汇票回款为主,公司根据现金需求及资金成本状况,对应收票据贴现进行管理。2025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8.92亿元。
五、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公司主要产品正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动力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直接决定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及产品成本。经过多年的积累与
探索、开拓和创新,公司形成了领先于业内的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优势、客户协同服务优势、工程装备开发及产线设计优势、国际化布局优势等多项综合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一)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优势
在自主创新方面,公司在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制造领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探索,形成及掌握了多项国际领先、工艺成熟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具有权属清晰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所开发的高镍、超高镍多晶和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配套用于国内外多家知名、领先动力电池厂商的前沿产品中。近年来,随着大圆柱电池的量产上车,超高镍9系产品出货持续提升。在持续扩大高镍、超高镍三元材料竞争优势的同时,公司继续丰富三元产品序列,中镍产品亦即将量产。此外,公司积极布局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正极材料。公司已掌握磷酸锰铁锂、钠电等正极材料核心技术,拥有相关多项权属清晰的专利。多款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已在动力、两轮、储能和消费等应用领域实现销售,纯用体系亦获得海外电芯客户定点认证。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公司聚阴离子材料已正式量产并获得知名客户的扩产需求,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目前已正式于湖北仙桃开工建设,该项目依托集团自主研发的钠电材料创新技术体系,产能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体系和多层次技术储备优势
公司整合中日韩跨国研发团队与资源,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合作,积极开发新产品并推动现有产品品质提升。公司实行“前沿技术研究、在研产品开发、在产持续优化”的研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