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天马A(000050):乘行业拐点东风,挥别产线建设拖累,迈向修复上行-深度报告
浙商证券 2024-12-30发布
公司深耕中小尺寸显示四十载,产品与客户结构多元
公司成立于1983年,是我国本土最具代表性的中小尺寸面板厂之一,公司拥有从黑白无源、a-SiTFT-LCD、IGZOTFT-LCD、LTPSTFT-LCD到AMOLED的中小尺寸全领域主流显示技术布局,并前瞻性投建Micro-LED全制程产线,凭借具备快速响应、柔性交付、垂直起量、质量领先的中小尺寸显示领域运营体系,公司在手机LTPS、车载前装显示、专显等多个细分市场全球领先。相比同行,丰富多元的产品与客户结构帮助公司提升抗风险能力、助力公司稳健成长,23年下半年以来,面板价格的修复、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持续降本驱动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改善,24Q3公司实现单季扭亏为盈。
以领导层年轻化、专业化为铺垫,"2+1+N"战略引领发展
2021年,两位80后掌舵人:新任董事长彭旭辉和总经理成为接棒深天马主导权,这两位也是历任天马掌舵人中,天马自身培养成材的年轻干部。这代表了未来天马领导层年轻化和专业化的改革思路。当下公司已形成了"2+1+N"的业务布局,产品矩阵丰富,结构均衡且持续优化。
手机:柔性OLED进入全面发力期,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柔性OLED方面,过去在我国本土面板厂产能的集中释放,全球手机出货量连续多年下跌的背景下,本土面板厂稼动率相对于韩系厂商而言较低,而高端类面板需求中,国内品牌的高端需求转向本地化的渗透也是逐步抬升的,这与我国面板厂的供给成长节奏有一个错配,并且23年处于行业周期底部、以及外部环境的下行加剧导致需求疲软,因而柔性OLED价格持续下跌。但是23年下半年以来,手机市场持续复苏、柔性OLED渗透率继续提升、国内折叠机和LTPO直板机等高端需求的增加,带动柔性OLED需求持续健康成长;从供给端来看,国内柔性OLED六代线产能布局基本形成,市场新增供给有限,因此我们认为柔性OLED手机产能结构偏紧态势仍将持续,价格经过上半年修复之后,未来有望维持稳定。
天马在柔性OLED领域当前正进入全面发力期:TM17和TM18两条产线均保持良好稼动率,积极支持多品牌客户旗舰机型开案和量产,特别是TM18是国内最晚进行规划设计的六代产线,采用业界最新的技术规格来打造,具备强劲的技术和成本竞争力,TM18产能的释放正好踩中折叠屏和LTPO手机需求增长的节奏,这将带动整体价值量提升,因此作为国内同行中少数正在快速释放产能的厂商,具备较佳的成长弹性。此外,随着公司降本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柔性OLED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TM1724Q3已经实现单季度毛利为正。
车载:高壁垒赛道,公司护城河深厚,行稳致远
车载显示市场创新不断,多屏化和大屏化趋势明显,特别是LTPSLCD技术渗透率快速提升。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整车厂除了要求可靠且优异的产品品质、稳定的交付能力之外,还要求供应商具备完整的产品组合、丰富的新技术储备以及快速的迭代响应能力等,这也进一步拔高了车载显示的竞争门槛。车载显示是公司的王牌业务,凭借近30年专业的车载体系能力、全球领先的品质、全面的量产技术以及广泛的客户合作,公司在壁垒较高的前装和仪表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充分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口碑。公司LTPSLCD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以及汽车电子业务的顺利开展,将助力车载显示业务取得较佳成长,车载LTPS产品出货的大幅增长也显著改善了LTPSLCD产线的利润率水平。
IT显示:LTPS差异化竞争,公司坚持中高端定位
IT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并且产品规格不断升级,随着消费者对显示产品的分辨率、刷新率、亮度、轻薄化等要求逐渐提高,a-Si技术已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显示性能的要求,LTPS等更高阶显示技术迎来了发展机遇。在IT市场,公司利用LTPS技术进行差异化竞争,坚持中高端定位,市占份额快速提升,其中LTPS平板电脑显示产品市占率在2年多时间内提升至近40%。
专显:深耕长尾市场,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与消费电子市场不同,专显市场涵盖细分领域众多、产品规格多样、定制化程度较高。面对需求广泛且精悍的专显市场,公司坚持"做实、做深、做稳、做细",在医疗、智能家居、工业手持、人机交互等多个专业细分市场持续保持全球领先。近年来,从公司披露的数据看,公司专显业务的营业收入保持在50亿元上下,收入规模稳定且利润率良好,是公司重要的现金流业务。
TM19和TM20产线落地将助力公司中尺寸产能和规格双升级
考虑到中尺寸领域a-Si技术仍占据主导地位,并且高世代线具备更优的切割效率以及成本优势,因此公司通过新建8.6代产线TM19(持股15%,未并表)补齐a-Si和IGZO产能,公司新建的8.6代线采用业界成熟量产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并在设计之初直接定位于面向IT和车载等中小尺寸应用,相较于其他8.5/8.6代线,TM19具备后发优势和成本优势。随着G8.6、新型显示模组产线的量产,公司将在车载、IT领域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5亿元、360亿元和4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亿元、2.1亿元、6.6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柔性OLED面板价格下跌;车载/IT显示市场竞争加剧;新产线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