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安科技(300767):业绩暂时承压,订单提速拐点已至,β与α共振向上局面有望开启
信达证券 2023-04-17发布
震安科技(300767.SZ)近日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约8.98亿元,同比增加34.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16.64万元,同比增加14.52%。
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23年一季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524万元,同比减少83.90%-89.25%。
点评:2022年疫情影响下建筑业整体承压,公司收入及净利润仍能实现较快增长。公司2022年收入增速为34.00%,较2021年提高18.52个百分点,基于建筑业整体进度放缓影响收入确认,减值在2022年影响较大,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实现14.52%,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26.42%。
1)从行业角度来看,疫情对建筑业下游开工需求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022年我国建筑业新开工面积仅43.84亿平,同比下滑10.9%,疫情三年期间,自2020-2022年,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增速分别为-0.52%、-3.96%、-10.9%,跌幅逐年扩大。
2)建材行业已披露22年年报数据的42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实现30%以上的收入增速,仅有12家公司实现15%以上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整体看一半以上的公司归母净利润负增长,初步反应出22年下游需求对整体行业业绩影响颇深,在此背景下公司仍保持较快增长,再次印证了公司的产品及市场两端均具备强有力的行业强竞争力。
23年Q1新开工复苏缓慢导致行业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发货不佳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一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原因系公司主要客户在23年1月及2月上中旬供货要求较缓,Q1有效供货时间仅一个半月,另外个别项目客户要求延期交货,一季度发货情况较上年同期有明显下降。
另外随着公司在建工程转固,折旧及可转债利息费用增长较快,多重因素影响下公司业绩出现短期下滑。但疫后复苏背景下,根据我的钢铁网统计的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数据,一季度实现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22.73万亿,同比下滑1.77%,该数据增速在21年-23年2月期间与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增速线性相关性高达0.77,基本说明一季度新开工仍较弱,但我国今年稳增长背景已经确定,基建固投增速有望维持全年复苏态势,因此我们认为后续开工端提速概率较大,公司出货及交付自二季度有望呈现持续加速的态势。
23年Q1新签订单增长显著,立法驱动下的需求释放已至,利空出尽,Q2起发货量值得期待。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在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以来新签订单增长明显,验证了市场需求已开始释放。《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自21年9月份执行后,我们认为行业扩容10倍以上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此前受制于疫情影响下的建筑项目开工延缓,导致行业β迟滞来临,我国项目储备充裕,叠加《条例》强制执行范围多为"保民生"类项目,虽然进度放缓但并未缺席。从水泥出库情况来看,大面积雨水过后,水泥出库立即回升,我们认为今年需求端的持续性值得期待。此外,功能性需求如地铁上盖、LNG、核电站、机场、电子厂、酒厂、风电等建筑类型丰富,减隔震/振技术作为新型抗震技术,随着应用项目越来越多,市场"蝴蝶效应"有望出现,叠加公司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新的持续性业绩增长点有望出现。
近期多项相关标准规范落地,公司作为龙头最受益。北京强制性建筑减隔震地方标准《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将于2023年7月1日执行,其中核心指标水平极限变形要求在450%,与云南标准相似,执行标准高于国家标准。此外,住建部制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也已于2023年3月1日施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持续加强,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产品标准高,技术储备深厚,龙头护城河效果有望进一步加强。
静候《抗规》、《导则》落地,减隔震行业规范化发展趋势有望逐步显现,进而龙头优势有望进一步体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已一年有余,我们预计《抗规》、《导则》落地临近。回顾装配式建筑推广之初,该板块的大逻辑与减隔震相似,均为渗透率提升的逻辑,早在我国十三五期间推广装配式建筑之初,住建部目标在2020年底将装配式行业渗透率提高至20%,但2015和2016年该渗透率仅为2.7%和4.9%,在2017年先后发布多个标准规范文件后,装配式建筑渗透率在2019年达到13.4%,并于2020年突破20%达到20.5%,且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渗透率甚至突破90%,考虑到装配式建筑单位成本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较高,但仍然得到快速推广,因此我们认为,尽管考虑国内建筑业的复杂环境,在抗规和导则出台之后,行业即可实现有详细技术导则可依,有望助推渗透率提升,尤其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的非高烈度经济发达地区,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减隔震有望加速实现真正的全国化推广。
土耳其大地震引发产业深思,建筑隔震作为抵抗地震最有效的方式,推广应用必要性凸显。土耳其地震震中烈度可能高达10度或者以上,这个烈度已经超过了我国最高的9度设防(9度设防区仅仅占我们国土面积只有约千分之三),且土耳其地震为"多主震"地震,隔震技术安全余量大,疲劳性能也更好,是对抗此类地震最有效的抗震手段,此次在土耳其地震中,隔震建筑马拉迪亚洲巴特尔加齐州立医院在震中表现优异,再次印证了隔震建筑的优质抗震性能。土耳其地震地处欧亚地震带,根据《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分析》,当出现欧亚带年地震释放能量比高50%且有8级以上地震发生时,其后3年内中国大陆地区将有发生多次8级以上地震或8级地震的可能性(通过10%的显著水平),因此国内加速推广减隔震技术的必要性凸显。
风险因素:地方政府投资承压,原材料大幅上涨,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格局恶化,《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执行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