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集芯: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公告时间:2025-09-12 17:21:05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保荐机构名称: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被保荐公司简称:英集芯
保荐代表人姓名:张鹏 联系电话:010-56839300
保荐代表人姓名:付涛 联系电话:0755-81902000
根据《证券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联合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集芯”、“公司”或“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机构,对英集芯进行持续督导,并出具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二、重大风险事项
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如下: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源管理系列芯片、电池管理系列芯片、数模混合 SoC 等相关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领域,最终客户产品更新换代较快,公司需要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最终客户需求不断升级现有产品并持续研发迭代,从而保持市场竞争力。如果公司不能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下游客户需求保持较快的技术升级迭代,可能导致公司无法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不能贴紧下游应用的发展方向持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则公司将因持
续创新能力不足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给公司未来业务拓展和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2、研发人员流失或不足的风险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通常需要长期培养研发设计人员、搭建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并不断引进优秀的设计人才,且公司的主要产品数模混合 SoC 芯片对设计人员的技术有较高要求。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行业内公司对于研发人才的竞争不断加剧。如果未来公司出现薪酬水平缺少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及内部晋升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缺乏有效的股权激励措施等情形,将难以引进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甚至导致现有骨干技术人员流失,进而对公司技术研发产生不利影响。
3、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核心技术贯穿公司产品研发设计及生产的过程,对公司控制生产成本、改善产品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出现核心技术保护不利或核心技术人员外流导致关键技术外泄、被盗用、或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情形,则可能对公司的技术创新、业务发展乃至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知识产权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策略,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来保护自身合法利益,这些知识产权对公司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考虑到知识产权的特殊性,第三方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情况仍然有可能发生,而侵权信息较难及时获得,且维权成本较高,可能对公司正常业务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不排除少数竞争对手或第三方与公司及相关人员产生知识产权、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纠纷,以及公司员工对于知识产权的理解出现偏差等因素产生非专利技术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可能。若上述事项发生,会对公司的正常业务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经营风险
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正快速发展,良好的前景吸引了更多新进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行业原有厂商则在夯实自身竞争优势基础上积极开拓市场,公司所处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技术和产品更新速度快,要求公司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变化并快速进行技术、产品开发。与同行业龙头企业相比,公司在整体资产规模、产品、技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各方面仍然存在提升空间,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优化产品布局,提升技术实力,扩大销售规模,则可能与同行业龙头企业差距加大,进而使得公司的行业地位、市场份额、经营业绩受到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
2025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17,047.66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10.42%,占总资产比例为 7.95%,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可能进一步增加。若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则会导致该等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无法收回而发生坏账,进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存货余额较大及减值的风险
2025年6月末,公司存货账面净额为36,248.98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22.15%,占总资产比例为 16.90%,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存货余额有可能会持续增加,若公司不能保持对存货的有效管理,可能导致存货跌价准备上升,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及运营效率。
(四)行业风险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与宏观经济、市场需求及技术创新生态关联紧密。若未来宏观经济下行,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下游行业需求或受冲击,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订单获取、营收增长将面临压力。同时,行业内消费电子、通信等细分市场投资建设节奏,易受技术迭代速度、创新方向偏差及政策调整等影响,呈现周期性波动。公司既要应对市场需求起伏、竞争加剧,还需持续投入技术创新,一旦创新滞后或方向误判,将在周期波动中面临更大经营不确定性及挑战。
(五)宏观环境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有关国家针对半导体设备、材料、技术等相关领域颁布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限制中国公司获取半导体行业
相关的材料、技术和服务。公司目前存在大量境外采购的情形,公司晶圆的主要供应商如格罗方德、台积电等均为境外厂商,上述出口管制政策可能导致其为公司供货或提供服务受到限制。虽然公司的采购可选取国内供应商替代生产,但仍需转换成本和磨合周期,因此,一旦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导致供应商供货受到约束,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将受到不利影响。
(六)对外投资风险
上市以来,公司围绕发展战略,通过投资多家企业扩充产品品类、扩大经营规模,旨在构筑更强市场竞争力。但需警惕的是,所投资标的多处于初创阶段,业务模式、技术路径与公司现有体系的协同融合效果尚未完全显现,未来能否形成战略共振、释放协同价值存在不确定性。同时,投资标的在后续经营管理中,将不可避免面临宏观经济波动、行业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变量影响,可能引发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经营效率下滑、管理协同不畅等风险。上述因素叠加,导致投资项目的收益实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持续关注其成长韧性与风险缓释能力。
三、重大违规事项
2025 年上半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四、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5 年上半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情况如下:
(一)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2025 年 1-6 月 2024 年 1-6 月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减(%)
营业收入 701,702,382.64 618,673,812.25 13.4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51,921,444.47 39,049,580.46 32.96
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 42,535,448.56 34,852,751.60 22.04
利润
主要会计数据 2025 年 1-6 月 2024 年 1-6 月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48,695,946.18 -146,470,114.02 不适用
量净额
2025 年 6 月末 2024 年 6 月末 本期末比上年同期
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2,010,742,874.42 1,987,495,239.87 1.17
净资产
总资产 2,144,862,298.82 2,127,372,885.77 0.82
注 1:表格中的数据尾差均为数据四舍五入所致。
(二)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2025 年 1-6 月 2024 年 1-6 月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12 0.09 33.3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12 0.09 33.3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0.10 0.08 25.00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57 2.12 增加0.45个百分点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11 1.89 增加0.22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 22.43 23.39 减少0.96个百分点
比例(%)
注:表格中的数据尾差均为数据四舍五入所致。
1、2025年上半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42%,主要系公司持续升级产品矩阵,积极开拓新市场与客户资源。公司车规、新能源、PMU及电池管理等重点芯片产品实现量产所致。
2、2025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2.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2.04%,主要系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股权激励费用同比下降所致。
3、2025年上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抵扣供应商预付款及产能保证金等方式,加速前期预付款的消耗、以及销售规模持续增长,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4、2025年上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元/股)、稀释每股收益(元/股)、扣
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同比增长33.33%、33.33%和25.00%,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五、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2025 年半年度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不利变化。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高性能、高品质电源管理芯片的研发与销售,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继续保持原有竞争优势。
(一)研发优势
1、优秀的研发团队
专业人才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的基础,优质的研发人才对芯片设计企业至关重要。多年来,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48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