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润新能:关于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公告时间:2025-08-29 18:19:06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
度评估报告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积极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持续优化经营、规范治理并积极回报投资
者,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于 2025 年 4 月 30 日披露了《2025 年度“提质增效
重回报”行动方案》。现将 2025 年上半年的主要进展及工作成果报告如下:
一、持续聚焦主营业务,提升经营质量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聚焦主营业务,通过丰富研发产品矩阵、优化供应链管理、落实降本增效措施、稳步推进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全面提升经营质量,具体如下:
(一)丰富研发产品矩阵,构建全周期研发创新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验证进展顺利,储能型磷酸铁锂出货量逐步提升;磷酸锰铁锂材料已进行了试生产,产线具备放量生产条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累计出货数百吨。此外,公司也对固态电解质、补锂剂等产品进行了研发布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借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创新联合体”)、“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同时加快对新产品的研发,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公司积极构建全周期研发创新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覆盖研发规划、立项、过程管控、验收、物料管理及绩效评估的全流程制度框架,明确创新型、改进型、工艺降本型项目分级标准,规范技术委员会、项目组、供应链等多部门职责,推动研发管理标准化、系统化。通过“制度规范+机制创新+协同管理”的
有机融合,以揭榜挂帅为抓手推动重大技术攻关,有效提升研发效能与成果转化能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二)优化供应链管理策略,加快库存周转效率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持续加强对新供应商的开发与管理,逐步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通过集团供应链平台整合订单需求,引进更加优质的供应资源;同时,通过技术交流、现场审核等方式加强与现有供应商的沟通合作,确保采购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提高原材料的交付速度和质量;另,公司结合自身采购节奏、市场预期及期货工具优势等,持续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有效实现采购成本的优化与价格风险的对冲。
在库存管理方面,公司继续完善产销联动机制,通过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对各工厂库存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库存变化合理调整采购计划;强化库存管理的绩效考核,确保库存总量和库存结构的合理可控,有效缩短存货周期,加快库存周转效率,降低库存管理风险。
(三)落实降本增效措施,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
2025 年上半年,为落实降本增效措施,提升工厂精细化管理效率,制造中心-PMC 部编制了《改善项目管理制度》,着力从设备技改、产品质量管控、生产工艺改进、厂区智能化改造等方面开展降本增效管控,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运营效率,以更好地服务客户。一方面,集团各工厂通过设备改造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产品质量及产能稳定性,确保设备运行与工厂实际产能匹配,降低公辅动力能耗,合理配置资源;同时,通过各工厂内部审核、客户审核、第三方审核及集团例行审核,加大对生产制造环节重点管控项目的审核频次及审核力度,不断提升各工厂产品一致性;另一方面,工厂通过建设智能立库,利用检测智能化系统及 MES 系统等对产品生产各工序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产品监测信息化系统与实际业务需求的精准适配,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四)深化客户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积极响应锂电行业政策引导,继续发挥现有客户资源和营销网络的优势,提升营销中心的区域辐射能力和地区竞争力,积极拓展市场份
额,提升产品渗透率;同时,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解决客户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持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增强客户粘性,公司已与行业下游头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
海外市场开拓方面,公司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推进“万润新能美国新能源正极材料及其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并与意向海外客户进行合作洽谈;同时,通过已设立的境外子公司整合当地资源优势,深度调研市场需求,助力公司产品嵌入海外本土市场,全方位赋能公司业务的国际化进程。
另外,公司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充分发挥湖北、山东、安徽等生产基地的规模生产优势,科学合理规划各厂区产能。2025 年上半年,基于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排产情况良好,磷酸铁锂累计出货量为 14.83 万吨,同比增长 90.23%,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持续推进研发创新、强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研发人员梯队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如下:
(一)持续推进研发创新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宇浩高科、宏迈高科成功入选湖北省 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初选名单,公司主导的“湖北省动力与储能用电池关键材料中试平台”入选 2025 年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名单,通过引入 SEM/XRD/ICP等先进检测设备,建设功能完善的中试试验线,配置 LIMS 等智能化信息化软件,致力于锂电池关键材料、钠电池关键材料、新型电池材料及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验证和优化,有效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试验成本,提升新产品、新技术的工艺改进和迭代效率。
同时,公司也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联合体”“重点实验室”等多个联合创新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机制,重点聚焦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贯通“产、学、研、用”全产业链,以提升公司科研实力,保障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2025 年上半年,公司不断优化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修订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工作规范手册》的部分内容,制定并实施《专利质量审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申请、维护、奖励等各项流程;通过开设专利业务流程的操作指引、出海贸易的合规风险、国外商标申请流程等培训课程,不仅推进了日常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提高员工了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意识。
2025 年 1-6 月,公司新增申请境内外各类知识产权共计 132 项,其中发明专
利 38 项,外观设计专利 1 项,商标 10 项,国际专利 81 项。截至本报告期末,
公司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共计 273 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 120 项,国际发明专利 17 个,实用新型专利 93 个。
(三)加强研发人员梯队建设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一方面,公司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技术人才,有效推动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逐步壮大研发队伍;另一方面,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研发人员进行有针对性、阶段性的专业技能培训、测试与考核,全面提高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公司也制定了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通过《研发项目管理制度》《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办法》等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持续强化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能力。
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348 人,包括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覆盖新能源材料、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与工艺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能够支撑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全流程研发需求。
三、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财务中心通过推动业财一体化深度融合、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率、推进全价值链成本管控等多种方式,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促进业务精细化管理。具体如下:
(一)推动业财一体化深度融合
2025 年上半年,财务中心依托用友BIP平台,结合公司业务实际,对业财流程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在确保业务交易流程合规性与逻辑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精简冗余单据,显著提升了业务结算与账务核算的双重效率。
同时,为提高财务人员对BIP系统操作的熟练度,财务中心开展了系统全面的BIP财务专项培训,培训课程遵循“底层逻辑-中层应用-顶层呈现”的原则,覆盖系统完整知识架构,从数据存储逻辑、数据提取规则、数据平台操作方法、业务单据到会计凭证的自动生成逻辑、供应链全业务流程及关联报表应用、成本模块与报表模块的配置原理及实操要点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讲解,助力集团各工厂财务人员深度理解并熟练掌握BIP系统,推动业财一体化深度融合,助力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
(二)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率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财务中心通过构建集团资金池体系,依托零余额账户(ZBA)及虚拟账户归集各子公司资金,压缩冗余资金规模,实现对集团资金全域可视化管理及跨区域灵活调拨,降低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度。同时,采用滚动 3周现金流预测模型,结合集团运营资金管理工具持续提升预测精度,清晰区分确定性与概率性现金流,通过精准匹配收支周期,避免资金闲置或临时性短缺,有效降低短期融资成本。
在营运资本管理方面,依托国家针对汽车新能源行业的账期管理政策,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客户信用政策以缩短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必要时通过保理业务加速资金回笼;另,推进存货准时制(JIT)管理模式,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同时,在维护企业信用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付款周期,积极争取提前付款折扣,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此外,公司通过部署司库系统及BIP资金管理系统,实现对账、支付及风险管理全流程自动化处理,以科技赋能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率。
(三)推进全价值链成本管控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财务中心全力支持业务部门推进MES智能系统的上线工作,该系统上线后,将实现从研发、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价值链成本数据实时采集与智能化监控,为精细化成本管控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公司财务中心已初步搭建集团各工厂成本数据库,为成本预测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另,财务中心按月组织各工厂财务部开展成本对比分析会,深入剖析成本波动的核心因素,并向业务部门输出合理化建议,助力集团降本增效目标的达成;同时,公司财务人员通过深入产线调研,实地验证成本波动影响因素,形成“数据分析+实地调研”双轨机制,进一步提升公司成本管控的精准性与高效性。
四、坚持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公司持续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推动公司 ESG 体系建设和管理提升,为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具体如下:
(一)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水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共召开股
东大会 1 次、董事会 2 次、监事会 2 次。除此之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召开了 3
次会议,战略委员会会议 1 次,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1 次,有效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作用,为公司的规范运作及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同时,公司内控制度建设以“流程优化+风险防控”为核心,聚焦组织架构、营运资金、采购业务、存货管理、固定资产、销售业务、合同管理等内部控制核心模块,完成公司内控手册编制并启动运行,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实现了内控体系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二)强化“关键少数”责任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组织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及关键岗位人员参与监管机构组织的合规培训,包括上市公司关键少数信息披露规范运作专题培训、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合规履职培训、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后续培训、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专题培训等,着力提高“关键少数”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积极传达监管精神,贯彻执行监管政策,进一步强化“关键少数”责任。
同时,公司定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