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查股网 > 最新消息
股票行情消息查询:

昆工科技: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8-28 19:57:48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1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
投资者应当到北京证券交易所网站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
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公司负责人郭忠诚、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朱承亮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金美君保证半
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1.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度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1.4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1.5 权益分派预案
□适用 √不适用
1.6 公司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姓名 朱承亮
联系地址 昆明市高新区昌源北路 1299 号
电话 0871-63838203
传真 0871-68317456
董秘邮箱 zcl0397@163.com
公司网址 www.hendera.com
办公地址 昆明市高新区昌源北路 1299 号
邮政编码 650106
公司邮箱 info@hendera.com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bse.cn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2.1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及变化情况简介
(一)公司简介
公司是一家集有色金属新材料、新型储能材料及产品的研发、产品设计、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二十余年,公司始终秉持“创新为魂、精造为根、质量为本、诚信经营、行业先导”的经营理念,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深刻理解用户需求,掌握核心技术,专注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和品牌的建设,致力于成为“产品+设计+应用”整体方案的提供商和解决者,运用新结构、新制造、新模式、新材料,开展新品预研和工艺技术优化,进行定制化设计和生产,以技术创新优势引导产品的
市场推广和应用迭代,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创造较好的环境。有色金属新材料及产品业务方面,公司以节能降耗的湿法冶金电极新材料及电极产品的研发、设计、产业化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主业,主要产品为高效节能降耗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钛基二氧化铅阳极、铜电解精炼或电积用不锈钢阴极、锌电积用高性能铝合金阴极、钛阴极,应用于有色金属湿法冶炼铜、锌、镍、锰、钴等电解/电积环节,现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极材料研究开发、制造及技术服务型高科技企业;新型储能方面,公司紧扣国家节能减排、双碳达标相关政策,凭借着深耕湿法冶金电极材料行业多年的经验及持续创新迭代的研发能力,不断进行前沿储能材料技术的研发,积极布局储能电池业务领域,将主营业务中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技术融合应用于储能电池领域,生产其核心部件板栅,进行低成本、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铝基铅炭储能电池产品及系统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生产,持续开拓储能电池新业务,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以“成为全球湿法冶金电极材料与储能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以技术推动行业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工业升级贡献力量”为愿景,坚持“电极材料+储能电池”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持续深耕湿法冶金电极材料领域,不断优化现有产品性能、拓展多场景多品类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全力加码储能电池及系统产品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布局,统筹整合技术、市场、资源、资金四大核心要素,从电池材料、电池系统集成等多维度发力,逐步构建完整储能产业链,通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实现从行业“技术领跑者”向“市场领军者”的跨越,打造“第二条生命线”。
目前,公司在湿法冶金电极材料业务上已积累深厚技术底蕴,产品获市场认可,拥有稳定客户群体,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稳定的销售收入和较好的经营性现金流。储能电池新兴业务方面虽处于战略培育阶段,但凭借前期技术储备与人才团队搭建,在产品研发、产业化测试及应用方面已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在特定应用场景逐步打开了市场局面,蓄势待发。
(二)关键资源
研发平台和创新团队优势:作为行业内领先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企业,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一支由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云南省云岭学者和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等组成的专业研发队伍,同时建设并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省电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电极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冶金电极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与行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合作研发活动,现已形成“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迭代研发战略机制,搭建起从基础研究、工程化开发到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研发创新体系,确保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依托自身研发团队以及多个重点研发平台等资源和优势,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 863 计划、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云南省科技
计划项目等 30 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10 项,其中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3 项,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
权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云南省小巨人企业、云南省专利奖等多项荣誉奖项。作为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累计申请电极材料、储能材料和制备方法专利百余项。
创新技术自研优势:公司通过自身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研发的优势,紧密围绕湿法冶金电化学技术、储能电化学技术,融合金属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设计、材料加工、机械工程、材料表面工程等,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测试、产业化测试验证等一系列长期的创新积累,从冶金电极延伸至储能电池的“材料-产品-系统”全链条技术自研,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工艺及核心技术,形成了现有的湿法冶金电极、储能电池两大产业化产品,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有机结合,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从而不断打破产业边界,优化产业布局。截至报告期末,主要核心技术包括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制备关键技术、锌电积用高性能铝合金阴极制备技术、高性能铅基合金阳极制备技术、铜电解精炼或电积用不锈钢阴极制备技术以及铝基铅炭储能电池制备技术。

有色金属冶金电极材料及产品业务的主要研发成果“高性能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电极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于 2020 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发明一等奖,“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制备技术与应用”于 2016 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铜电解精炼或电积用不锈钢阴极制备技术与应用”于 2008 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创新产品优势:公司从全面提升阳极性能入手,多年潜心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与传统铅基合金阳极相比,提高了电极在湿法冶金体系中的电催化导电活性及使用寿命,可以使电解(积)的能耗降低 5%以上,锌和锰的产量提高约 2%~6%、铜的产量提高约 3%~10%,减少重金属铅的用量和阳极整板的重量,极板在使用寿命延长、材料成本降低、阴极金属沉积量和品质提升的同时,还具有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优势,突破了铅合金阳极在湿法冶金行业使用超 150 多年的历史,解决了铅合金阳极析氧过电位高、导电性差、机械强度低、成本高等关键技术难题,成为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现时提取锌、铜、锰、镍、钴等有色金属最具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生产电积阳极的更新换代产品。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高性能铝合金阴极用于锌电积过程时,与传统纯铝阴极相比,能使锌产量提高 2%左右,使用寿命提高 30%~50%,该产品亦具有较强的技术竞争优势。
公司自主研发的铝基铅炭储能电池是铅酸电池的技术迭代产物,首创将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应用于铅炭电池的板栅,替代传统铅合金材料,在保持传统铅酸电池安全性能好、可靠性强、成本低、回收循环利用率高等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结构创新显著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能量效率、充电接受能力和温度适应性,尤其适合长时储、固定式稳定储能需求场景。公司实验数据显示,70%DOD 下循环次数≥5000次,较传统铅酸电池提升超 2.5 倍。储能时长 4-10 小时,满足长周期调峰需求,尤其适配新能源波动性场景。低温性能出色,在-20℃时容量保持率>85%。能量密度(80-100Wh/kg)接近磷酸铁锂(120-150Wh/kg)。度电成本较传统铅炭再降 50%,经济性显著。安全性通过铝基复合板栅+高导热结构,高效抑制热聚集;铅炭负极抑制析氢,酸雾排放下降 70%;全生命周期无需消防液浸没,单体级故障可在线热插拔,系统级风险“零扩散”,实现本质安全(无热失控风险)。基于其优异的产品性能,该产品可广泛用于太阳能、风能、风光互补等各种新能源储能系统,数据中心/IDC,智能电网、微电网系统、无市电、恶劣电网地区的供电储能系统,电力调频及负荷跟踪系统、电力削峰填谷系统以及生活小区储能充电系统等。
市场和品牌优势:依托产品在使用性能和制造成本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先进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和优质高效的售后服务体系,公司的湿法冶金电极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电化学冶金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洛阳钼业等冶金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在赞比亚、刚果(金)等国家实现应用,尤其是独创产品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市场评价。未来公司将继续践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扩大产品的销售规模。
(三)主要经营模式
研发模式:公司汇聚专业研发队伍,依托多个技术创新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形成“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迭代研发战略机制,搭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创新体系。围绕湿法冶金电化学技术和储能电化学技术,融合多学科进行技术自研,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工艺及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销售模式:公司的湿法冶金电极新材料及电极产品业务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通过参加国内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公开招投标、竞争性谈判、主动推介等方式获取订单;向客户提供置换业务,将回收的“旧板”加工后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同时销售新极板。此外,部分产品通过冶炼项目工程总承包商、冶金设备集成商、贸易型客户等间接销售给最终使用客户。针对不同客户的特殊工艺条件及技术要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和售后服务。
公司携手具有行业资源、渠道优势的企业(如:新能源电站运营商、新能源投资开发建设运营方等),
构建产业深度参与的基础,以核心技术锚定细分领域竞争力,开展供应链整合、项目合作开发、产业投资等合作,以“共融共建共进共享”的发展模式,促进储能产业链关键资源协同,实现储能电池产品、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能源+储能”、“独立储能电站”、“共享储能”等项目落地实施,形成“技术深耕+资本投入+资源协同+产业落地”的良性循环,从而获取峰谷套利收益、辅助服务收益、容量租赁收益、应

相关个股

天天查股:股票行情消息 实时DDX在线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十大股东 最新消息 超赢数据 大小非解禁 停牌复牌 股票分红查询 股票评级报告
广告客服:315126368   843010021
天天查股网免费查股,本站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沪ICP备1504393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