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夫特:埃夫特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公告时间:2025-04-29 19:03:38
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
评估报告暨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科创板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体股东利益,推动上市公司持续优化经营、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并切实履行社
会责任,公司于 2024 年 4 月 30 日发布《2024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为公司 2024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制定出明确的工作方向。公司根据行动方案内容,积极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现将 2024 年行动方案的实施进展及评估情况和 2025 年主要措施报告如下:
一、聚焦工业机器人业务,实现进口替代目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 2024 年实施进展及评估情况
1、持续保持并提升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市场份额,实现国产替代
2024 年,公司实现了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销售数量比 2023 年同期增长超
30%,根据 MIR 睿工业 202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出货排名统计显示,公司在
中国市场全品牌市场占有率从 2023 年的 4.3%提升到 2024 年的 5.5%。全品牌市
场排名从 2023 年的第 8 位提升到 2024 年的第 6 位。
2、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和客户服务能力,满足客户需求
2024 年,基于公司工业机器人销售面的扩宽及销售数量的大幅提升,公司进一步进行了内部资源的调整和优化,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加强售前、售后及服务团队的能力与人数。截至 2024 年,公司配置售前、售后及服务团队较 2023年同期增加 16 人,2024 年客户满意度达到 98.8%。
3、内部挖潜,优化产能及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交付能力
2024 年,公司在现有厂房通过有限的资本性支出、制造精益管理、作业机制完善等持续提升产能。2024 年,公司实现生产机器人超 16,000 台,比 2023年同比增长近 30%,月均产能利用率约 91%。2024 年供货及时率从 95%提升到
98%,库存周转率提升了 30%以上,有序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对客户的及时供应。
4、不断优化组织机构设置,提高公司运营管理效率
2024 年,公司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及其职能,以研发和销售为主线合理配置资源。2024 年,公司研发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 4,101.27 万元,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 45.21%,随着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售后服务费用下降带来销售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 645.07 万元。与此同时,公司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 408.01万元。
2024 年,公司持续提升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在 2024 年市场极度内卷、
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实现工业机器人业务毛利率 19.27%,在当前的市场价格竞争趋势下殊为不易。
2024 年,公司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公司生产经营风险防范、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等重大风险点控制,但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淘汰赛阶段,公司部分新能源车企客户大额应收账款出现减值迹象,从稳健角度出发,公司进行单项计提减值准备金。2024 年公司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 7,680.06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732.39 万元。
(二) 2025 年主要措施
1、持续保持并提升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市场份额,实现国产替代
2025 年,公司将进一步聚焦电子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下游战略行业市场,同时进一步深挖如食品饮料、建材木工等通用工业,围绕打灯塔、拓渠道、强协同、重赋能等核心策略,完善相关业务流程,持续强化在战略行业终端头部客户的品牌影响力,深耕行业头部设备商&集成商,形成战略联盟;提升应用覆盖面,助力战略客户和渠道开发,持续提升工业机器人整机销售数量和提升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2、深化海外布局,提升海外市场销量
2025 年,在海外市场,公司将依托过往海外并购沉淀的客户资源、销售资源和运营体系,采用“跟随客户出海”、“借力合作伙伴”等策略,通过全球各地子公司的布局、完善东南亚、南亚、欧洲地区销售与售后体系,支撑本地大客户及渠道开发和服务,持续完善各平台产品 CE 认证、NTRL 认证等,通过参加相关区域展会,持续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将公司机器人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3、持续优化运营效率,通过新工厂建设布局未来产能
2025 年,公司将持续提升内部运营效率,优化供应链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柔性生产制造能力,满足市场和客户的交付需求。同时,公司 “埃夫特机器人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将启动开工建设, 为未来产能进行相关布局,以适时适当的产能准备保证和应对国产工业机器人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4、加强风险防范,持续降本增效
2025 年,公司将持续推动业财深度融合,不断规范财务管理,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继续强化降本增效过程控制。深度挖掘成本压降潜力,严控采购成本,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原材料成本,实现采购成本的持续降低。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公司生产环节成本控制、生产经营风险防范、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汇率风险防范等重大风险点控制,全方位提高经营管理效能,尽早实现减亏、扭亏的目标,持续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二、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产品力提升,推动新质生产力建设和运用
(一)2024 年实施进展及评估情况
2024 年公司持续聚焦资源,研发投入 13,341.22 万元,全部投向公司核心业
务-机器人业务,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 9.72%,占机器人业务销售额比重为 16.40%。
具体投入方向为:
1、坚持以自主化技术平台打造技术底座、实现工业机器人产品自主可控和智能化水平提升
2024 年,随着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等技术的突破,公司洞察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时制定策略,加大研发投入。2024 年,公司与芜湖科创基金,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联合成立启智(芜湖)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式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的相关研发工作,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工业机器人产品场景适应性。
2024 年,公司机器人正向设计仿真模型精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在所有新机开发中推广应用;2024 年,公司探索了工业机器人本体新型传动结构,完成包
括多级平行齿、自消隙齿轮、渐开线少齿差等多种差异化传动方案的样机搭建及测试,并在大负载机器人产品上得到批量落地应用。
2、加强平台产品投入,完善产品组合
2024 年公司在现有产品组合的基础上推出全新大负载机器人系列、全新自主 SCARA 机器人系列产品、全新喷涂机器人系列产品、全新防爆机器人系列产品,拓展了 ER12-1400 、ER16-3-900、ER16-4-900、ER35-1800、 ER50-1900、ER35-2700 等机型,进一步夯实产品组合宽度和密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工业机
器人电柜方面,2024 年全新推出了 C 型平台电柜,迭代升级了 S 型平台电柜,
全面提升电柜的可靠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
3、深耕细分应用场景
在弧焊领域,持续聚焦技术资源开展产业链级别的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工作,推出的高速、高精、高可靠中空腕焊接机器人实现稳定规模化出货,打破了在船舶、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整车等高端制造领域焊接机器人 90%以上依赖进口的情况,弧焊机器人出货量显著提升。
在白车身焊装应用领域,公司点焊重载机器人已经在多家自主品牌整车厂得到应用,为后续国产点焊机器人全面规模化进入整车厂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场景使用的基础。
在汽车喷涂领域,公司在乘用车、客车等汽车整车喷涂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在汽车外饰件、内饰件、车灯、车桥等汽车零部件喷涂领域实现批量应用推广,喷涂机器人搭载 VR 技术在立体工件喷涂的示范应用和批量推广应用。
4、扩大产学研结合
2024 年,公司持续推动一流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沉淀并应用于产品中,基于安徽省高等研究院联合培养机制,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联合进行高端人才培养,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2024 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启智(芜湖)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高等知名院校就智能感知芯片、算法优化与测试场景搭建、类人动作学习算法开发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机器人智能化能力的颠覆性突破;公司与安徽工程大学、长三角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超星未来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芜湖市大数据建设投
资运营有限公司等多个合作伙伴在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训练基础设施建设、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应用场景落地等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在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有着雄厚科研基础的 985 院校开展了多个关键技术路线的探索,同时依托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项目,与相关高校联合定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
2024 年公司研发投入、在研项目及研发成果详见公司同日发布的《2024 年年度报告》。
(二)2025 年主要措施
2025 年公司将持续在机器人业务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对关键技术及平台产品的研发投入,重点围绕提高产品力开展工作部署,预计 2025年公司研发投入将比 2024 年大幅增加,全年机器人业务研发投入占工业机器人业务销售额比重约 15%-20%。具体投入方向为:
1、积极投入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结合,打造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
积极推进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的相关产学研合作项目,为持续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奠定技术基础。同时,公司将完成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最小系统的开发,探索一条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机器人技能学习新范式,并开始用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进行验证。
2、聚焦于平台产品和关键技术点,持续加大投入
在全自主控制器软硬件、通用机器人软件大版本、机器人核心控制算法、自主伺服系统及相关技术、新型传动、工况仿真与正向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点焊工艺包、弧焊工艺包、喷涂工艺包等方面持续发力。
3、公司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瞄准世界一流标杆竞品友商,提高整机产品力。补全重载机器人和重载 SCARA 平台产品等,进一步完善公司机器人产品组合。
4、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融入研发各环节,提升基础性能、功能及可靠性,缩小与国际主流产品差距,加速替代进口机器人存量市场。
5、努力在汽车整车实现突破,提升汽车零部件及通用工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电子制造领域优势。
6、继续通过各种合作模式,积极吸纳海内外高端人才投入埃夫特研发团队,夯实企业技术实力的人力资本基石。
7、产学研用合作方面,公司长期保持与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并与意大利理工学院 IIT、苏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相关合作研发,借助相关国内外高校人才资源,推动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并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在有关部门及政策的支持下,大力招引高校硕博士研究生人才。
三、完善三会治理机制、提升公司现代化治理水平
(一) 2024 年实施进展及评估情况
2024 年公司继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建设专业尽责、规范高效的董事会,建设专业尽责、监督有力的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