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泉物联:关于公司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年度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
公告时间:2025-04-28 22:27:52
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年度评估报告
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及《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泉物联或公司)积极响应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于2024年4月27日披露了《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2024年,公司依据年初制定的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并落实相关工作,在保障投资者权益、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资本市场形象等方面收获了显著成效。
公司在总结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执行情况的基础上,以持续“强化经营质量、加大投资者回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紧密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现状,制定了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一、聚焦主营业务,提升业绩增长率;加大创新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4年,公司持续深耕主业,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经营质量。面对近几年宏观经济承压,国内商用车市场销量下滑的局面,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大产品推广力度,确保交付质量,提升创新能力,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场景的综合需求。在稳固商用车市场基本面的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乘用车与两轮车市场,逐步实现市场布局的多元化,成功开拓了新的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年初制定的经营策略,努力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20.3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81%,为公司历史新高;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4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95.8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49.1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90.278%,整体经营情况较上年同期已有大幅好转。
在各业务分类中,智能网联仍占据着重要地位,收入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在上年度商用车销量同比下滑的背景下,体现了公司在商用车领域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智能座舱和控制器则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这印证了公司
在新产品和新领域的开拓初见成效,预期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此外软件平台开发业务则继续保持着稳健增长的态势。
2025年,公司将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创新、市场深耕拓展、成本优化控制”的有机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将着力强化研发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及其成果的转化,以全面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在市场运营方面,公司将持续稳固商用车市场的根基,同时不断拓展乘用车市场和两轮车市场的版图,以提高市场份额。在成本管理方面,公司将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确保成本的有效管控与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实现降本增效的战略目标。公司将落实上述行动方案,以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增强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努力争取以持续稳健的业绩表现回馈广大投资者。
1、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先优势进一步夯实。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我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80.5万辆和387.3万辆,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8%和3.9%,这一数据反映出国内商用车市场的增长动力有所减弱。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公司始终与重点商用车客户保持紧密沟通,紧跟国家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对现有产品线进行持续优化升级,确保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公司在保持现有产品稳定交付的基础上,积极研发新产品,拓宽产品谱系。此外,公司运用先进的商用车辅助驾驶算法和物联网技术,研发出新一代智能网联产品,并确保及时交付给客户,也因此而受到客户的好评和感谢信。
另一方面,公司对海外市场和新能源市场的拓展机遇予以高度重视。2024年,公司紧跟客户出口车型智能网联化的需求动态,加快开发符合出口地法规标准的相关产品,随着客户在国际市场的销量攀升,公司的配套产品销量也实现了
稳健增长。其次随着商用车新能源的渗透率持续提高,公司积极把握新的市场机会,推进与重卡新势力品牌的合作。
2025年,公司将依托在商用车智能网联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进一步提升客户覆盖率,在稳定市场格局的情况下稳步提高市场份额,持续巩固在商用车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公司也将加大力度推进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公司计划在2025年继续赴欧洲、东南亚等地参展,深入进行市场调研,旨在探索和挖掘更多的出口机会,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乘用车产品销量持续提升,增速进一步扩大。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部署乘用车市场战略,深入洞察了乘用车市场的客户需求、产品研发、体系认证以及生产制造等多个关键环节。在提升整体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不断获得乘用车客户的认可。在此期间,公司已与众多国内外知名的Tier1供应商和主机厂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成功定点了多个项目。2024年,公司实现了热管理控制器、座椅控制器、车载冰箱控制器、长滑轨控制器、按摩控制器等控制器产品的量产;其次,根据客户需求,公司已开发了T-BOX、E-Call等网联产品,随着量产项目的增加,销售收入也将逐步体现。报告期内,乘用车业务板块的销售收入占比约提升至17.23%,这一显著的业绩增长不仅为公司带来了丰硕的经营成果,也为公司未来的市场扩张奠定了坚实的信心。
展望2025年,公司在确保现有项目高质量、按时交付的基础上,将积极扩展控制器品类,加强与Tier1的合作,争取在细分领域成为头部供应商,其次公司将抓住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国标的进展,大力推进T-BOX、E-Call等智能网联产品在乘用车市场的开拓,随着监管部门和汽车行业对车辆安全越来越重视,公司也将积极响应行业对各类安全产品的需求,践行“降低交通运输的代价”的使命。
3、探索其他车型智能网联需求,已初见成效。报告期内,依托成熟的技术和市场的先发优势,公司积极拓展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范围,探索其在不同车型和多样化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公司研发了摩托车多功能车身控制器、智能化仪表及T-BOX等产品,以满足两轮车客户和终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智能化综合性需求。公司已与春风、钱江、奔达、张雪等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部分两轮车项目已经进入小批量阶段,销售收入占比约为1.69%,尽管占比较小,但未来的增速可期。此外,报告期内,公司还尝试拓展智能网联技术在工业场景、消费场景的应用,已初见成效。
2025年,公司将提升智能网联产品的融合能力和综合供应能力,并继续开拓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市场,同时争取在海外市场有所建树。积极尝试在车以外其他应用场景的智能网联探索。
4、加快推进海外市场,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原有海外市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海外获客的新路径,例如通过参与海外汽车零部件专业展览会、走访深入研究德国汽车及零部件市场、参加米兰摩托车展览、上海进出口博览会等途径接触海外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以及在阿联酋迪拜设立子公司,尝试自主开拓海外客户,相信通过多元化开拓的渠道,公司在海外市场也将取得一定的进展。
2025年,公司将继续加强海外市场的开发,通过多种渠道取得客户的需求,并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得到客户的信任,争取海外收入取得更大的进展。
5、提高研发效率,提升技术水平。公司始终专注于汽车智能网联行业, 不断追求技术进步与创新。报告期内,公司新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累计获得 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共计426项知识产权,有效的保护了公司的研发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28人,占总人数比例达55.41%。报 告期内,公司全面推进软件平台化架构升级与研发工具链体系建设,通过标准 化、模块化的技术路径提升研发效率,因此在研发项目逐渐进入量产的前提下, 研发人员呈现了精简化趋势,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同比有所收敛。
2025年,公司在巩固商用车产品优势的同时将向乘用车、两轮车等领域的 产品倾斜研发资源,同时公司将计划持续引进迭代优秀的技术人才,提升汽车 电子研发能力。其次,公司将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型研究, 将其与公司现有产品进行融合,启动“多模态驾驶风险检测”的专项研发项目, 以实际行动践行“降低交通运输的代价”的企业使命。
6、优化组织架构,加强研发团队建设。报告期内,公司调整了研发团队的组织架构,优化了研发管理层结构,确保了研发流程的职能分配和环节衔接更加高效合理。此外,公司根据各项目研发的进度调整优化研发人员,公司根据各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灵活调整研发人员的配置,特别强化了乘用车和两轮车等关键领域的研发力量。此外,公司不断加大对研发人员的内外部的培训力度,与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形成中高端人才、关键人才、核心人才等人才梯队建设,满足公司经营发展需要。
同时,公司根据2023年度控制器业务的收入达成情况,为控制器团队办理了激励股份的归属事宜,有效地激励了北京域博创始团队。2024年度,因部分项目已进入量产周期,控制器业务实现大幅度增长,同时公司又承接了多个主机厂和tier1项目。
2025年,公司将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鼓励技术团队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开展实用性研究并产品化,同时提供有价值的培训指导,其次公司将鼓励搭建有战斗力的创新团队,鼓励探索其他领域的智能网联应用,寻找市场机会。
二、优化经营管理,提高经营质量与效率
2024年,公司根据年初制定的“效率提升”的经营目标,持续推进“聚焦核心、去繁就简、高效执行”的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1、重视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工作,提升经营效率。首先,针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公司致力于增强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受公司商业模式和行业特性的影响,公司主要客户主要是信誉良好的大型商用车整车企业集团,但其提供的账期较长。加之部分客户通过下属的财务管理公司进行供应链管理,导致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在报告期内,面对部分商用车主机厂延长付款周期的情况,公司迅速采取措施,对账龄长且应收账款余额大的客户进行了重点监控和风险评估。公司通过定期对账、增加沟通频率和发送催款函等手段强化了催收工作,并持续追踪逾期回款情况。对于有信用风险的客户,公司进行了谨慎的合作模式评估。此外,公司还适时采用票据贴现等策略,以促进现金流入。
其次,在存货管理方面,公司注重提高存货周转率。由于公司主要服务于商用车市场,且商用车的需求受到政府部门和运输公司集中采购的影响,订单的可预见性较低。同时,后装业务的不确定性较高,这增加了产品备货的难度。公司生产的产品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而非标准件,客户需求的不明确或大幅变动可能导致备货材料过剩。在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审慎预估车型销量,提高了订单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公司内部各部门紧密协作,利用信息化系统优化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并根据库存变化合理调整采购计划,有效降低了存货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较上年度末下降了28.83%,体现了公司存货管理的成效显著。
2025年,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动态与行业周期变化,从设计、生产、采购等
品性能的前提下,集中采用更具性价比的物料;生产环节,持续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良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采购环节,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同时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
2、加强资金统筹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并实现效益最大化。在报告期内,公司恪守安全第一、合规至上的原则,致力于优化资金运用效率。关于募集资金的管理,公司严格遵循规定,未发生任何形式的募集资金用途变更。在董事会的审议授权下,公司对部分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