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公告时间:2025-04-24 17:12:22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24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一. 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 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1. 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有效 □无效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3. 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适用 √不适用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与公司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一致
√是 □否
6.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是否与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一致√是 □否
三.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
1.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及分子公司、全资及控股子公司
2.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占比:
指标 占比(%)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之比 100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之比 100
3.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
公司层面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业务流程层面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品牌管理、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等。
4. 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
宏观经济风险、外币与汇率风险、市场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战略规划与执行风险、新技术应用与研发风险、合同风险、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5.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是否存
在重大遗漏
□是 √否
6. 是否存在法定豁免
□是 √否
7. 其他说明事项
无
(二).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1. 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是否与以前年度存在调整
□是 √否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
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指标名称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 重要缺陷定量标准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
营业收入 错报>营业收入的 2% 营业收入的2%≥错报﹥营 错报≤营业收入的 0.5%
业收入 0.5%
总资产 错报>总资产的 2% 总资产的2%≥错报﹥总资 错报≤总资产的 0.5%
产的 0.5%
说明:
以营业收入和总资产孰低确定重要性水平。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缺陷性质 定性标准
A、董事、监事和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发生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舞弊行为;
B、公司因发现以前年度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已上报或披露的财务报告;
重大缺陷 C、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监督无效;
D、外部审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且内部控制运行未能发现该错报
重要缺陷。
A、未经授权进行担保、投资有价证券、金融衍生品交易和处置产权/股权造成经济
损失;
B、违规泄露财务报告、并购、投资等重大信息,导致公司股价严重波动或公司形
象出现严重负面影响;
重要缺陷 C、公司财务人员或相关业务人员权责不清,岗位混乱,涉嫌经济、职务犯罪,被
移交司法机关;
D、因执行政策偏差、核算错误等原因受到处罚或公司形象出现严重负面影响;
E、销毁、藏匿、随意更改发票、支票等重要原始凭证,造成经济损失;
F、现金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或违反规定设立“小金库”。
A、财会岗位职责不清晰,关键的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
B、固定资产和存货未按制度规定清查和盘点,差异处置未经恰当审批或未提出处
一般缺陷 理意见;
C、未按制度规定与外部往来单位对账,对账差异长期未处理或未提出处理措施;
内部往来及关联方交易出现差异,长期未处理或未提出处理措施;
D、未按规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或调节表差异长期未处理;
E、重要原始凭证如开出发票、支票等不连号或未经审批取消原始凭证;
F、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开通网上银行的,由一人保管网银卡和密
码;
G、会计凭证未按规定装订、保管和归档,或会计凭证丢失;
H、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应用系统管理员的设置未执行不相容岗位(职务)
分离。
说明:
无
3.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指标名称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 重要缺陷定量标准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
直接财产损失金 金额≥2,000 万元 2,000 万元>金额≥200 万 金额<200 万元
额 元
说明:
无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缺陷性质 定性标准
A、董事会及其专业委员、监事会、经理层职责权限、任职资格和议事规则缺乏明
确规定,或未按照权限和职责履行;
B、因决策程序不科学或失误,导致重大并购失败,或者新并购的单位不能持续经
营;
重大缺陷 C、公司投资、采购、销售、财务等重要业务缺乏控制或内部控制系统整体失效;
D、高级管理人员或关键岗位人员流失 50%以上;
E、违反国家法律或内部规定程序,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质量等问题,引起政府或
监管机构调查或引发诉讼,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公司声誉严重受损;
F、内部控制重大和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
A、未开展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设计未覆盖重要业务和关键风险领域,不能实现控
制目标;
B、未建立信息搜集机制和信息管理制度,内部信息沟通存在严重障碍,对外信息
披露未经授权,信息内容不真实,遭受外部监管机构处罚;
重要缺陷 C、未建立举报投诉和举报人保护制度,或举报信息渠道无效;
D、分公司未按照公司规定建立恰当的管理制度,管理散乱;
E、大型工程项目开工、工程变更、项目撤销未事先获得批准;
F、违反国家法律或内部规定程序,出现环境污染或质量等问题,在国家级新闻媒
体频繁报道,造成经济损失或公司声誉受损;
G、违规或违章操作造成重大或较大安全事故,或迟报、谎报、瞒报事故。
A、领导班子成员在经营管理中职责权限不清、交叉任职或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中
分工不当;
一般缺陷 B、企业负责人未履行内部控制职责,长期(一年)未听取内部控制工作汇报;
C、投资项目无计划或超计划,或未按规定招投标,或先施工后补签合同;
D、大型工程项目开工、工程变更、项目撤销未事先获得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