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查股网 > 最新消息
股票行情消息查询:

五矿新能: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4-18 17:19:11

公司代码:688779 公司简称:五矿新能
转债代码:118022 转债简称:锂科转债
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址: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中的相关内容。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未出席董事情况
未出席董事职务 未出席董事姓名 未出席董事的原因说明 被委托人姓名
董事长 胡柳泉 工作原因 张臻
5、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0,758.14万元,公司2024年末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33,896.39万元。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因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及未来资金投入的需求,公司2024年度拟不派发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本事项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1.1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五矿新能 688779 长远锂科
1.2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1.3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姓名 曾科
联系地址 长沙市岳麓区沿高路61号
电话 0731-88998117
传真 0731-88998122
电子信箱 cylico@minmetals.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作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创新驱动型企业,公司聚焦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专注于为新能源动力电池提供具有高安全性能、高能量密度及长循环寿命的正极材料。公司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商”为战略定位,致力于打造“全球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引领者”。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多元材料前驱体、多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等锂电正极材料和镍氢电池正极材料,形成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及消费电子领域的完整产品体系。
公司自 2011 年便前瞻性布局三元正极材料领域,作为国内首批实现三元材料产业化突破的领军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与工艺革新,在三元材料领域构建了显著的技术护城河。公司已成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头部锂电池制造商的核心供应商,并通过多代产品的协同迭代,建立起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根据 GGII 最新数据显示,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连续保持市场占有率前列。
2.2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销售、采购和生产体系,主要通过研发、生产与销售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等新能源电池材料实现盈利。公司在研发、销售、采购和生产等方面的经营模式情况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构建起“客户需求牵引、市场趋势驱动”的研发体系,形成涵盖新品开发、工艺革新与理论探索的研发架构,覆盖了三个维度:新品研发端,开展以客户/市场需求或公司战略发展等为导向开展的新产品研究活动;工艺技术端,研究满足材料性能需求的制备工艺条件;基础研究端,
开展针对材料结构机理影响规律、前沿技术布局的探索性研究。在产业化能力建设方面,公司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实施“阶梯式”人才培育计划,通过研发体系培训和知识共享形式培养了大批研发技术人员,为公司业务扩张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研发人才。
2.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终端客户直供的销售模式,并持续完善立体化销售体系,以应对锂电正极材料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原材料成本高企及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等挑战。技术协同方面,建立研发销售联席机制,组建技术营销团队,聚焦前沿材料开发,形成针对头部客户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采购协同层面,建立原材料价格预判机制,战略采购降本增效。信用管理方面,通过业务体量、回款记录及合作周期等维度,构建客户信用评估模型,将客户信用划分为 A、B、C、D 四个信用等级,实施阶梯式账期管理。既保障了重点客户的合作粘性,又合理控制了资金周转风险。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模式分为采购策略和供应商管理两大模块。在采购策略方面,实施“以产定采”的动态模式。通过持续跟踪镍、钴、锂、磷铁等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动态调整采购时间和采购数量,实现采购节奏与生产需求的匹配。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建立标准化的招标流程和系统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形成动态更新的优质供应商资源库,既保证了供货的持续稳定,又确保了材料质量优良和采购价格合理。
4.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生产模式,构建了“需求导向、数字驱动”的精益生产体系,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时分析市场动态,定期跟踪市场趋势,实施季度滚动产能规划。通过整合客户订单数据、原料价格波动情况等情况,统一排布生产计划,保障订单响应时效及产能利用率稳定。各生产基地根据生产计划制定排产计划,灵活调配生产线所需的人工、原材料等生产资源,动态调整生产规模与工艺参数,保证生产与销售的高度衔接。同时,公司建立了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层层把关确保产品达标,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
2.3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主要从事高效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3985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38 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公司所属细分子行业为锂电池行业。
(2)行业发展阶段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领跑全球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年新能
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288.8 万辆和 1,286.6 万辆,同比增幅达 34.4%和 35.5%,创下自 2020 年
以来连续第五年超 30%的增长纪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关键节点,以 40.9%
的市场占比超越传统燃油车增速,较 2023 年提升 9.3 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车型占比 68%、插电
混动占比 32%的格局持续优化。
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直接驱动动力电池需求激增,2024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攀升至1,051.2GWh,同比增长 21.5%,中国企业在其中贡献超 75%的增量,头部厂商合计市占率达 62.3%。与此同时,储能领域成为新增长极,2024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 369GWh,同比增加 64.9%。
正极材料领域在规模增长的同时,结构也持续进行调整。据 EV Tank 数据显示,2024 年度中
国正极材料出货量突破 329.2 万吨大关,同比增速达 32.9%,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 242.7
万吨,较 2023 年提升 6.3 个百分点,以成本优势持续挤压三元材料市场空间。三元材料出货量64.3 万吨,同比下滑 3.2%。
近年来,电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仍在不断提升。行业前十企业的市场集中度(CR10)由 2020
年的 58%攀升至 2024 年的 68.5%,约 230GWh 低效产能遭淘汰,以技术迭代为内核的高质量发展模
式逐渐成型。数据显示,行业前五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 7.2%,较行业均值高出 3.5 个百分点,技术创新正成为驱动中国锂电军团全球市占率攀升至 65.5%的核心动能。
(3)行业发展基本特点
作为锂电池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主要受技术进步、资源供应和政策引导等因素驱动,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及消费电子产品三大领域。
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磷酸铁锂材料凭借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优势,在中低端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通过材料改良技术,其电池寿命提升至 6,000 次以上,更好满足储能设备长期使用需求。三元材料则聚焦高端电动汽车市场,通过提升镍元素比例(如高镍型材料),电池续航能力突破 700 公里,适配追求高性能的车型。同时,富锂锰基等新一代材料实验室研发进展显著,能量密度比现有产品提高 30%以上,为未来技术突破储备方案。
政策引导加速行业变革。各国新能源补贴和环保法规推动产业升级:中国“双积分”政策刺激车企提高电动化比例,欧盟《新电池法》要求企业建立电池回收体系,促使行业向低碳化转型。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发展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如新型电解质材料研发),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锂、镍等关键资源的供应保障。
未来竞争聚焦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主流技术路线持续优化,高镍三元材料向更高能量密度发展,固态电池研发进入量产前攻坚阶段,预计 2030 年相关产品将规模化应用。中国企业依托全球领先的产能规模(全球十大电池企业中国占六席),加速整合国内外资源,突破材料性能瓶颈,同时向航空航天、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拓展,推动电池技术向极端环境适应、超长寿命等方向升级。
(4)行业主要技术门槛
客户壁垒:下游深度绑定与认证周期
锂电行业的终端下游是新能源车企,主机厂对于成车品控有着极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考量。为确保同一车型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质量可靠性,主机厂要求同一车型的供应链保持高度稳定。这种稳定性需求使得行业新进入的正极材料厂商,极难获取已规模化生产的电池型号订单,这一特性便成为正极材料行业天然的竞争壁垒。此外,锂电池生产厂商在选择正极材料供应商时,在多个关键方面实行严格的认证机制。检验期长且严格,通常送样到量产耗时 2 年时间。这意味着新企业要想进入这一领域,也必须经过长期的市场开拓和认证过

长远锂科688779相关个股

天天查股:股票行情消息 实时DDX在线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十大股东 最新消息 超赢数据 大小非解禁 停牌复牌 股票分红查询 股票评级报告
广告客服:315126368   843010021
天天查股网免费查股,本站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沪ICP备1504393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