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股份: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董事会报告
公告时间:2025-04-17 20:46:15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董事会报告
2024 年,董事会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股东大会和《公司章程》赋予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勤勉尽责,积极开展公司董事会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公司的各项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 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 5%的增长,完成年初经济增长工作目标。国内钢铁行业有效满足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对材料的更高需求,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但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行业整体呈现“供给保持高位、需求结构调整、出口增长强劲、价格持续下降、效益不断挤压”的特征。中钢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实现利润总
额 429 亿元,同比下降 50.3%;平均销售利润率 0.71%,同比下降 0.63 个百分点。
产品产量方面,国内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国家统计局数
据显示,2024 年中国粗钢产量 10.05 亿吨,同比下降 1.7%;钢材产量 14.00 亿
吨,同比增长 1.1%。钢铁产品结构调整仍在持续,据中钢协统计数据,建筑业
用钢占比下降至 50%,制造业用钢占比从 2020 年的 42%提高到 2024 年的 50%。
产品价格方面,全年钢材价格同比下降。根据中钢协统计数据,2024 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 102.47 点,同比下降 8.39%。其中,长材指数平均值105.22点,同比下降8.83%;板材指数平均值100.58点,同比下降10.09%。
上游方面,原燃料价格震荡下行,原燃料价格降幅小于钢材价格降幅。根据中钢协统计数据,2024 年我国进口铁矿石 12.37 亿吨,同比增长 4.9%,进口均价为 106.93 美元/吨,同比下降 7.08%。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炼焦煤、冶金焦、废钢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 8.14%、11.28%、8.68%。
下游方面,钢材消费结构进一步分化,呈现“工业强、建筑弱”格局,新能源汽车、造船、先进机械等高端制造业成为用钢需求的主要增长点,房地产等传统领域持续收缩。其中,绿色低碳驱动的新能源行业用钢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完成 1288.8 万辆,同比增长 34.4%;船舶工业
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4 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 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 58.8%;家电行业在政策激励、消费升级和出口增长等驱动因素下保持稳定增长,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全年累计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9.7%、8.3%、8.8%、4.6%。
进出口方面,钢材出口量在 2024 年大幅上升,进口量则保持下降趋势,出口呈现“量升价跌”的态势。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 年我国钢材累计出口量为
1.1 亿吨,同比增长 22.7%,出口均价 755 美元/吨,同比下降 19.3%。钢材累计
进口量为 681.5 万吨,同比下降 10.9%。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发生变化,宏观经济正在迈向以创新为驱动力、新质生产力增长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2024 年是钢铁行业深度调整的关键一年,但优质企业结构性的发展机遇仍然存在。首先,行业供需格局长期有望改善,国家发改委提出“2025 年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钢铁行业将进入存量优化、减量发展的阶段,供需矛盾有望缓解;其次,低碳转型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2024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2025 年 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钢铁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为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促进消费升级与提升消费品质的政策实施,将为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业、人形机器人等带来新的高端用钢需求,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有望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坚定“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精益制造、精准服务”战略定力,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技术创新成为公司第一竞争力。坚持打造“制造+服务”竞争优势,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产线结构和客户结构,持续推进以电工钢、汽车板、镀锡(铬)板为重点的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公司已经从上市初期 400 万吨精品棒线材生产企业,转型成为拥有 2170 万吨高端板材产能的技术领先、绿色低碳的科技公司。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钢铁产品和金属软磁材料(电工钢)的生产和销售。
1、智新电磁
智新电磁是金属软磁材料(电工钢)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基地,是全球领先的电工钢制造商和服务商。
产品包括取向电工钢和无取向电工钢两大系列,其中取向电工钢包括高磁感、磁畴细化、低噪声、低励磁、无底层、中频六大类产品,自主研发了低温板坯加热工艺生产高磁感取向电工钢技术,成为全世界第四家全低温工艺产业化的企业;无取向电工钢包括新能源汽车、去应力退火、高效、通用四大类产品,具备所有牌号批量稳定生产能力。
公司工艺装备水平领先,拥有全球首条面向新能源汽车的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生产线,以及世界首条具备 100%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
2、京唐公司
京唐公司是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建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钢铁基地,具有临海靠港、设备大型、高效率、低成本的显著优势。
产品包括热系和冷系两大系列板材产品,其中热系产品形成以热轧酸洗板、耐候钢、汽车结构钢、高强工程机械用钢、管线钢为主的热轧薄板产品,以及以桥梁钢、能源用钢、管线钢、船板与海工钢为主的中厚板产品系列;冷系产品形成以汽车板、镀锡(铬)板、冷轧专用板、彩涂板为主的产品系列。
3、迁顺产线
迁顺产线是国内重要的高端板材生产基地,拥有国际一流装备和行业领先的洁净钢制造技术,具备高端汽车板、高端家电板全系列供货能力。
产品包括热系和冷系两大系列板材产品,其中热系产品形成以热轧酸洗板、耐候钢、汽车结构钢、高强工程机械用钢、管线钢、中高碳特殊钢为主的热轧薄板产品系列;冷系产品形成以汽车板、冷轧专用板为主的产品系列。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领先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并不断将技术成果应用于高端产品研发、高效生产制造、绿色低碳制造等领域。公司及下属京唐公司、智新电磁、冷轧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先进制造企业。报告期内,智新电磁荣
登中国独角兽企业榜,被国务院评为年度优秀“科改企业”。公司整合内外部资源,依托“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做深技术攻关项目,做优专家工作站,做实对外合作平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孵化创效不断加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报告期内,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
专利授权:获得专利授权405项,其中发明专利125项。专利主要集中在新产品开发、高效生产等领域,其中《卷取机倒卷方法及装置》获得第25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超宽冷连轧机高精度柔性轧制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化应用》等9项专利获得第二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获得专利授权3924项,其中发明专利1379项。
标准制定:参与制定并发布国际、国家、行业、团体各级标准36项,其中牵头制定17项。
科技获奖:公司在低碳技术、先进工艺制造技术方面获得多项奖项。《基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MCCR多模式全连续铸轧一体化技术集成与创新》获冶金科技特等奖,《高硅电工钢优质高效稳定轧制技术及应用》等6项成果获冶金科技一等奖。
2、产品高端
公司坚持电工钢持续引领、汽车板做精做强、镀锡(铬)板高端突破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战略及重点产品占比,促进产品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报告期内,三大战略产品(电工钢、汽车板、镀锡(铬)板)产量同比增长约 7%,重点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约 2%。
电工钢产量 198.6 万吨,同比增长约 17%,高端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高磁
感取向电工钢产量 33.2 万吨,同比提高约 11%,0.20mm 及以下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继续保持国内销量领先。无取向电工钢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品产量 89.3 万吨,同比增长约 11%,其中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约 27%,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前 10 车企、国内销量前10车企全部实现稳定供货,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首钢芯”。
汽车板产量 439.4 万吨,同比增长约 9%,产品结构和用户结构调整取得新
突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镀锌、高强、外板产量同比分别增长约 24%、18%、
15%,锌铝镁、镀铝硅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约 19%和 27%,UF 钢产量同比增长约 71%。用户结构进一步升级,新能源汽车用产品供货量同比增长约 35%。
镀锡(铬)板产量 69.0 万吨,同比增长约 5%,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功能饮
料、易开盖、气雾阀用等重点产品产量占比 65%,同比增长约 24%。镀锡镀铬板DR 材实现强度级别全覆盖,DI 材供货量达到 1.6 万吨,创历史新高,“蝉翼钢”等文创产品亮相央视财经、走红全国“两会”。
重点产品特色化、差异化推进取得新进展,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及新兴产业。薄规格 9Ni 钢轧制及热处理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 5mm 薄规格陆地罐产品首次批量供货。100mm 超厚高强风电钢批量应用于台湾彰化海上风电项目,136mm特厚 800MPa 水电钢实现批量供货国家大型水电工程,桥梁钢应用于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抗酸管线钢等产品助力海外能源工程建设。与中山庆琏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园艺工具用钢等中高碳特殊钢,形成批量供货;完成 X60 级别输氢管线钢产品开发,主持《氢气输送和存储管道用钢板及钢带》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引领输氢用材发展方向。
3、绿色低碳
作为世界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公司深入推进超低排放治理,保持河北省环保绩效评价“A级”。公司坚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线,围绕国家低碳战略和客户降碳需求,积极推进极致能效与减碳技术实践。
报告期内,公司履行低碳行动规划,启动近“零”碳排放高品质钢项目,与华晨宝马、沃尔沃等核心客户签署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合作备忘录、建立钢闭环循环回收体系,共同打造绿色生态供应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公司获评“绿色低碳卓越企业”“钢铁绿色发展标杆企业”,京唐公司再次荣获“水效领跑者”称号,京唐公司、迁钢公司完成能效标杆示范企业现场验收,京唐公司获行业首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公示。公司酸洗热连轧钢板及钢带、厚钢板(热处理)和厚钢板3个产品EPD成功发布。
4、智能制造
公司建有跨地域、多基地、一贯制的产销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带来的战略机遇,深入开展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在效率效益、产品服务、管控体系、防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公司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过91%,“一键式控制”工序达到51个,应用240台套工业机器人,建设无人化智能库区15个,应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建立数字劳动力平台,搭建流程机器人26个用例,大幅提升业务流程效率。
报告期内,冷轧公司凭借基于超融合算力平台智能工厂的建设成果,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上榜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京唐公司实现行业首例5G专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