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查股网 > 最新消息
股票行情消息查询:

中远通:关于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公告时间:2024-10-29 18:29:09

证券代码:301516 证券简称:中远通 公告编号:2024-047
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4 年10 月 29 日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现将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情况概述
为客观反映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有关资产进行预期信用损失评估,同时对可能出现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经评估测试,预计 2024年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共计人民币 1,526.53 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项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存货及合同履约成本跌价损失 1,439.42 493.01
资产减值损失 合同资产减值损失 37.70 88.95
小计 1,477.12 581.96
应收票据坏账损失 -8.00 4.68
信用减值损失 应收账款坏账损失 57.41 -13.92
小计 49.41 -9.24
合计 1,526.53 572.72
二、本次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标准及依据
公司计提、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及信用减值准备及核销、转销资产是根据《企
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的,相关确认标准及依据如下:
(一)存货及合同履约成本具体依据:
1、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具体会计政策
库存商品跌价计提政策充分考虑了在手订单、近期售价、存货库龄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出现明显的减值迹象,则单独确定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最后与各自对应的产品成本进行对比,将差额计入存货跌价准备。对于已有订单和合同的产品,优先按照合同价测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无合同部分根据近期平均销售单价考虑其预估售价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既无合同也无预估售价的存货则分产品按照库龄对存货进行跌价计提。
原材料分为标准材料与非标准材料,标准原材料以估计最长储存期限作为保质期,非标准原材料以估计最长储存期限与 18 个月孰短作为保质期,对超过保质期的材料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产成品、库存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若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2、库龄法也是运用可变现净值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原材料与部分库存商品按照库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部分库存商品无在手订单对应,无法获取近期的市场售价情况,且由于为定制化产品,公开市场上难以查到相同产品的可比定价,根据管理经验,库存商品的出售与其保管时间有一定关系,库龄时间越长,产品可能越难销售。管理层合理估计可变现净值的经验数值,根据预估历史未销售结果,与成品结存进行比较,二者大致相符。按照库龄计提库存商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体现了可变现净值情况。
公司根据原材料的保质期进行了分类管理,标准原材料以估计最长储存期限
作为保质期,非标准原材料由于材料特性和实际储存情况,公司根据历史经验,结合行业情况,以估计最长储存期限与 18 个月孰短作为保质期。在保质期内的原材料,可用于正常生产成品,但考虑到原材料难以和最终产品一一对应,结合公司实际经营经验,以公司整体产成品市场销售价格为依据,合理预期其可变现净值通常高于存货成本,故无需对其计提跌价准备;超过保质期部分的原材料,预计其变现价值较低,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将其可变现净值确定为 0,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合同资产的确认标准及减值测试的方法
公司根据履行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之间的关系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合同资产或合同负债。公司已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列示为合同资产。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以净额列示。公司拥有的、无条件(仅取决于时间流逝)向客户收取对价的权利作为应收款项单独列示。
合同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详见下述金融资产减值的测试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中有关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二)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具体依据:
1、金融资产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债权投资等,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以及本公司决定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以合同交易价格进行初始计量。
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计入当期损益。
收回或处置时,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包括应收款项融资、其他债权投资等,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该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除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减值损失或利得和汇兑损益之外,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2、金融资产减值的测试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以单项或组合的方式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和财务担保合同等的预期信用损失进行估计。
公司考虑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等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计算合同应收的现金流量与预期能收到的现金流量之间差额的现值的概率加权金额,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如果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如果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 12 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通过比较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违约的风险与在初始确认日发生违约的风险,以确定金融工具预计存续期内发生违约风险的相对变化,以评估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通常逾期超过 30 日,公司即认为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如果金融工具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信用风险较低,公司即认为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某项金融资产已经发生信用减值,本公司在单项基础上对该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由《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2017)规范的交易形成的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无论是否包含重大融资成分,本公司始终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
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对于租赁应收款,本公司选择始终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本公司不再合理预期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能够全部或部分收回的,直接减记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
(1)单项金额重大并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项金额重大的判断依据或金额标准:金额 1,000,000.00 元以上(含)的款项。
(2)单项金额重大并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按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将其归入相应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3)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应收款项:
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账龄分析法组合 无明显减值迹象的应收款项,相同账龄的应收款项具有类似信用风险
的特征
押金及保证金组合 押金、保证金性质的应收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
无风险组合 社保、公积金及海关税费预扣等不计提坏账准备
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账龄分析法组合 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
组合中,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
账龄 应收账款计提比例(%) 其他应收款计提比例(%)
1 至 6 个月(含 6 个月) 1.00 1.00
6 个月至 1 年(含 1 年) 5.00 5.00
1 至 2 年(含 2 年) 10.00 10.00
2 至 3 年(含 3 年) 30.00 30.00
3 至 4 年(含 4 年) 50.00 50.00
4 至 5 年(含 5 年) 80.00 80.00
5 年以上 100.00 100.00
(4)单项金额不重大但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
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

中远通301516相关个股

天天查股:股票行情消息 实时DDX在线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十大股东 最新消息 超赢数据 大小非解禁 停牌复牌 股票分红查询 股票评级报告
广告客服:315126368   843010021
天天查股网免费查股,本站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沪ICP备1504393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