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唯赞: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半年度评估报告
公告时间:2025-08-28 16:44:16
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半年度评估报告
为积极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价值认可,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公司”)制定并于 2025 年 4 月 10 日披露了《2024 年度“提质增效重
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2025 年上半年,行动方案主要举措的落实进展及成效如下:
一、提升经营质量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资源投入与管理持续聚焦主业,紧密围绕战略规划与实际业务需要开展,基于年度研发目标与规划,动态管理研发立项与研发执行,致力于不断提升研发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为13,114.81 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21.63%。持续的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性产品转化,是驱动公司长期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提升产能利用率
报告期内,基础科学研究院的 5,000L 微生物发酵系统及下游车间、反相制
备防爆车间等 GMP 车间正轨运行,可实现 GLP-1 类产品的快速、规模化生产,可年产数吨级中间体。
生命科学事业部加大对智能制造技术的投入,成功推动生物试剂产线的自动化升级。报告期内,公司生命科学产线新增无盖自动吸附柱加工设备、提取条封膜压印一体机等,完成 16 项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产线智能化水平,整体效率提升 15%。
报告期末,公司体外诊断试剂业务拥有约 7,500m2体外诊断试剂十万级洁净
生产车间、4 套万级检验室、1 套 P2 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报告期内,体外诊断事业部持续落实推行自动化改造以及精益生产管理工作:对主要产线的核心工序系统性的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可视化管理工具,减少人工操作偏差,提升标准化
水平,保障产品质量,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提升库存周转率;运用先进的精益管理体系,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和产线员工专业水平;全员参与 CIP(不断改进流程)及合理化建议,持续改善产品质量及服务,形成精益文化氛围。
生物医药事业部已具备符合 GMP 要求规模化生产能力:龙潭多功能 GMP 车间
已稳定运行 2 条 GMP 级 10L-50L-100L 发酵规模生产线,单批次可满足 1 亿剂
mRNA 疫苗生产用的单酶原料用量;目前已按照 GMP 管理规范完成 mRNA 酶原料生
产技术的安全性和可复制性验证,核心酶原料可实现单批产能满足 5kg mRNA 生产,年产能满足 250kg mRNA 生产。
微流控事业部依托自主技术平台,实现了微流控产品研发及规模化生产。至报告期末,公司微流控产品已实现全部原料国产化,并可通过自主搭建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量产,产能可达 150 万人份/线/年。
(二)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生命科学事业部生产订单执行管理系统(MES)覆盖率 100%,仓储
管理系统(WMS)发货覆盖率和准确率 100%。实现主数据管理平台(MDM)上线,统一主数据录入管理,保障产品和工艺信息准确率和一致性。此外,公司在生产运营上通过工艺参数优化、关键物料二供开发与自产替代,年度运营成本显著下降。通过缩短生产周期与备货周期,成品报废同比降低 50%。
仪器研究院为持续有效落实“降本增效”,通过精益生产项目改善机制,例如:物料配送上线及单元式生产精益改善项目、物料上线齐套预警等多个精益改善项目,不断优化生产作业流程,减少作业过程浪费和减少了原材料库存,也有效提升生产作业效率。同时,制造端与研发部门持续开展工艺改善,有效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更好地保障了产品性能与质量。
(三)加快推出新品
报告期内,围绕应用场景拓宽、差异化性能提升、使用便利性以及客户成本节约等关键目标,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开发新产品 200 余个(含定制产品),基础科研、基因测序、细胞蛋白、耗材仪器、动物检疫等产品线持续上新。
公司体外诊断事业部在产品研发端,持续深耕心脑血管产品线,优化产品性能,积极拓展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检测系列,化学发光平台重点开发阿尔茨海默病系列特色指标产品,同时在自身免疫性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领域做进一步研发
规划与产品布局;基于微流控技术平台,公司搭建了丰富的检测菜单体系,报告期内已成功开发一款上呼吸道感染联检试剂盒,并已开展 IVDR 认证切换相关工作,同时有性病感染、虫媒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胃肠道感染、脑膜炎感染等检测试剂产品在研发中。
报告期内,公司生物医药事业部基于荧光素酶平台、TR-FRET(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ELISA 技术平台,持续迭代和开发新的新药研发试剂产品;基于单 B 细胞抗体发现平台与技术,开发了狂犬、HMPV(人偏肺病毒)等相关项目的预防性单克隆抗体;持续针对不同治疗模式开发高性能 RNA 合成原料,已累计获得有益变体酶 2000+,申请专利 20+,并形成完善的产品矩阵。
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加大研发投入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研发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不断地更新迭代现有产品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13,114.81 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21.63%。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工作,不断强化研发实力与产品开发能力。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整体研发人员为 608 名,研发人员数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为 66.45%。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共获得 121 项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专利申请累计
269 项。公司为研发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包括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建设高标准的研发实验室、提供充足的研发场所等。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团队质量、建立海外平台、优化薪酬福利与考核激励政策等方式,进一步获得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与资源,充实人才储备。
(二)推进新产品研发
随着公司呼吸道病原体快检、阿尔茨海默病血检解决方案、微流控技术等创新产品商业化进程落地推进,公司正式进入由上游原料供应商向下游大单品应用市场拓展的关键转型期,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基础科学研究院取得的重要研发成果如下:
①基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抗体发现平台,完成神经六项首版抗体的开发与交付;②持续拓展生物法多肽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胰岛素)类产品的开发
及应用研究,完成 3 种高特异性蛋白酶的开发,在生物法多肽药物生产过程中具有极大性能优势,同时完成中间体产品开发;③重点提升高表达、低杂质的分子设计、工艺优化与规模化制备(规模化酶切工艺、超滤平台、高压制备、冻干工艺等)能力,实现放大生产和规模供应,可保障 GLP-1 类产品中间体数十千克级的批产能;④通过改进开发方案,例如升级免疫方案、精准表位分选和通量筛选,提升阿尔茨海默病检测试剂核心原料 p-Tau 抗体精准性超过 100 倍;⑤基于AlphaFold2/diffusion/PLM 等结构预测、扩散模型、语言模型的应用,显著提升蛋白预测和复合物作用力分析的准确性,提高了酶和抗体等蛋白改造成功率;⑥基于“序列+结构”的蛋白质设计模型,结合已有突变体数据,成功预测多种蛋白质的突变效应,并运用于分子酶、工业酶的开发,显著提高了突变筛选的准确性。通过构建蛋白质关键质量属性数据库,对现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蛋白质语言模型进行回归训练,在分子酶的开发过程中显著提升了酶的应用性能。
报告期内,围绕应用场景拓宽、差异化性能提升、使用便利性以及客户成本节约等关键目标,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开发新产品 200 余个(含定制产品),基础科研、基因测序、细胞蛋白、耗材仪器、动物检疫等产品线持续上新,多品类完成产品开发和性能升级,完成核心技术开发 34 项,主要应用于高通量测序平台技术优化、高效率提取试剂开发、高灵敏度检测试剂开发以及细胞/蛋白试剂开发等细分领域。
至报告期末,公司子公司诺唯赞医疗根据适用的疾病领域、方法学形成了百余种产品,其中 54 种检测试剂产品已取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8 种产品同时取得 CE 认证)。报告期内,诺唯赞医疗及子公司新获 1 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以及 1 项医疗器械备案凭证,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 135 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备案。报告期内,公司体外诊断事业部在产品研发端,持续深耕心脑血管产品线,优化产品性能,积极拓展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检测系列,化学发光平台重点开发阿尔茨海默病系列特色指标产品,同时在自身免疫性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领域做进一步研发规划与产品布局。
公司生物医药事业部围绕制药和疫苗企业在研发-临床-生产阶段的全流程,针对客户在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明确需求和痛点,通过单 B 细胞抗体筛选平台、酶定向进化平台多种技术组合,开发系列新药研发试剂、质量控制试剂、核心生
产原料等产品,帮助客户提高研发效率与成功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建立稳定安全的供应链体系。
(三)提前布局前沿技术
作为生物科技领域的专业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诺唯赞始终致力于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公司战略重心正从上游原料领域向下游大单品市场拓展,瞄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寻求更具长期价值和规模效应的产品方向。未来三到五年,公司将重点布局“1+N”产品线战略,聚焦下游大单品市场,包括呼吸道检测、发光平台高值指标、GLP-1 原料及微流控系统等领域。同时,公司计划将国内成熟的领先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综合运用产学研平台,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与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东南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 9 家单位联合攻关《体外诊断试剂关键原材料研发》项目,该项目入选 2022 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苏州大学就医学检验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变革、人才培养等达成合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创新指标合作开发、检验技术创新研究等达成合作;与苏州贝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等单位合作苏州市辅助生殖技术创新联合体项目;与江苏南创化学与生命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生命健康)项目。
在科研研究领域,我们除了持续深化精细化运营策略,对客户群体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细分以及精细化运营外。我们积极投入对各细分领域前沿核心技术的研究。公司内部研发团队紧密追踪全球科技动态,进行前瞻性技术预研与验证。我们不仅关注技术本身的突破,更着力于推动其商业价值的转化。通过搭建高效的产学研转化桥梁,将前沿研究成果快速应用于客户的具体项目,或孵化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与服务,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闭环,有效推动了科研价值的最大化释放。
同时,在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深耕校园,联合未来”的市场战略,成功在全国高校举办 14 场“生物科技校园行”活动,活动触达超 5,000 名高校学生与教职工,向高校师生展示技术更新迭代后诞生的新产品,帮助更多师生了解
需求市场变化与行业发展动态,促进学术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通过现场与客户的沟通反馈,优化产品设计,加速产品迭代,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有效提升了核心客户群体对公司品牌及产品的认知度和互动兴趣。
三、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管理层组成的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及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并组织企业内部培训,同时利用监管部门、各级上市公司协会等开设的课程及保荐机构对全体董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