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兴: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公告时间:2025-07-09 18:33:52
证券代码:300098 证券简称:高新兴 公告编号:2025-041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〇二五年七月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使用计划
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不超过 37,372.00 万元
(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以下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投资总额 拟使用募集资金
(万元) (万元)
1 车联网通信产品扩产项目 24,373.39 17,596.00
2 深圳研发及运营中心项目 12,041.00 8,776.00
3 补充流动资金 11,000.00 11,000.00
合计 47,414.39 37,372.00
注:“车联网通信产品扩产项目”“深圳研发及运营中心项目”的拟投入募集资金,不包含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前已投入项目的金额。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的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将按照项目的实际需求和轻重缓急将募集资金投入上述项目;项目总投资金额高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金额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若本次发行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低于拟投入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
在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的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项目需要以自筹资金进行先期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之后,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程序对先期投入资金予以置换。
在最终确定的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范围内,公司董事会将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对上述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顺序和金额进行适当调整。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基本情况
(一)车联网通信产品扩产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车联网通信产品扩产项目
项目建设主体 广州高新兴电子有限公司
项目实施地点 广州市黄埔区科联西路 2 号
项目总投资 24,373.39 万元
募集资金投入 17,596.00 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 募集资金、自有资金
项目建设期 18 个月
2、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通过购置 SMT 贴片机、自动镭雕设备、3D AOI 设备、XRAY 检测
仪、整机自动化线等先进生产及检测设备,并引进生产管理人才和生产管理系统,从而提高公司自主生产、制造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交付效率,完善对前装、后装车联网产品的供应能力,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提高供应链稳定性。
3、本项目产品方案情况
本项目新增产能将用于扩大对 4G/5GT-Box、5G RedCap 等车载前装产品及
OBD、Tracker、UBI 设备等车联网后装产品的生产和制造。
4、项目实施背景及必要性
(1)抓住车载通信发展机遇,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汽车累计销量为 3,143.6 万辆,同比增
长 4.5%,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 1,286.6 万辆,同比增长 35.5%,继续巩固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地位。2024 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 1,797 万辆,同比增长23.1%,国内市占率达到 65.2%,较上年提升 9.2 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已占据主流。此外,随着自主品牌产品力持续提升,海外竞争力也不断增强,2024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 585 万辆,同比增长 19%。公司汽车通信终端产品广泛装载在吉利、长安、奇瑞等自主厂商的重要车型上,将受益于自主品牌的快速增长。
随着车载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汽车网联化进程也在加速。通过 T-Box等设备上车实现汽车的网联化,赋能远程控制、OTA、定位等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和便捷性水平。根据乘联分会数据,2024 年 12 月网联化车型(至少具备“远程召唤”“哨兵模式”“代客泊车”三项功能中的一项,或搭载“UWB/NFC 钥匙”装备的车型)销量占比为 26.4%,同比提高 14.8 个百分比,汽车网联化趋势明显。
公司长期深耕车载通信产品,覆盖 4G/5GT-Box、5GRedCap、5G+C-V2X 车载模组、通信域控等产品,具备深度融合蜂窝通信、近场通信、车内通信、卫星
通信、路侧通信的能力,是车联网产品领域的先行者。但鉴于车载通信需求持续扩大,公司亟待完善产品矩阵并强化供应能力。通过车联网通信产品扩产项目,公司能更好地抓住车载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交付效率。
(2)5G、通信域控制器技术的发展对生产制造的要求提高
根据有关机构调研数据,2024 年中国 5GT-Box 的装配率为 15.6%,全球 5G
T-Box 的装配率为 4.1%,预计 2030 年中国 5GT-Box 装配率将达到 52.3%,全球
5GT-Box 装配率将达到 26.2%。此外,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逐步由分布式向集成式演变,通过通信域控制器集成蜂窝通信、ECALL、蓝牙钥匙、UWB 以及卫星通信、C-V2X 等能力,是车载通信产品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车载通信产品技术要求、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制造过程和产品质量也有更高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建立从产品设计、供应商来料、生产制造、产品交付、客户反馈的全链条系统能力,实现对车载产品的全系统、全流程质量管控,满足高标准的生产制造要求。
本项目实施后,有利于公司更好地满足通信域控、5GT-Box、5GRedCap 的生产要求,随着未来 5G 车载通信产品、通信域控的加速上车,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提升。
(3)扩大自主生产规模,提高供应链稳定性
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基地建设与产能扩建,拥有多条全自动贴片生产线,具备一定的自主生产加工实力。公司通过配套建设高规格无尘车间,引入先进质量检验检测设备,一定程度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
但随着公司在车载通信领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现有产能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外协生产仍是公司主要的生产方式。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下游车厂对产能保障、交付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客户,公司需在现有自主生产能力基础上,持续加大产能建设力度。
本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大幅提升车载通信终端生产能力,扩大 4G/5GT-Box产品及 5G RedCap 模组、OBD 等产品的供应能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产品从
设计到生产均在公司严格管控体系内,从而有效加强公司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提高对客户需求和反馈的响应速度,并降低公司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泄密的风险。此外,自主生产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控制成本、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巩固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市场地位。
5、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 “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技术”和“基于 LTE-V2X 无线通信技术的车联网直连通信设备等车联网无线通信设备”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产业;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T-BOX 产品属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综上,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国家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本项目所涉产业符合国家经济、产业政策导向。
(2)公司具备丰富的生产制造人才队伍及运营管理经验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的自主生产及质量管理,公司在生产制造领域有近十年的运营经验,已形成一支业务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人才体系和组织架构。公司拥有先进的制造工艺、高自动化的 SMT 产线,可实现不同规格要求的车载产品自动化贴片;拥有车载产品整机生产线等,能充分满足车载产品的组装、测试要求。公司生产制造板块通过了 IATF16949 质量体系、多项 ISO 质量体系及 ESD20.20 认证,并通过多个优秀客户的审厂认证。
综上,公司在车载产品领域的生产制造经验、工艺水平和人才队伍将支持本次扩产项目的顺利推进。
(3)公司良好的客户资源将保障项目新增产能的充分消化
公司与全球头部厂商建立深度合作,为销量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前装市场方面,公司与吉利、长安、奇瑞等头部主机厂深入合作,合作车型和品牌
众多,包括银河、极氪、星越、深蓝、iCar 等,并向哈曼、德国大陆、Mobis、先锋、均胜电子等知名 Tier 1 提供产品和服务;后装产品方面,公司通过直销、代理、合作伙伴等多种销售通路,与全球知名的车联网服务提供商、移动通信运营商等客户达成了长期合作,如 OCTO Telematics、Continental 等。
公司 2022 年至 2024 年汽车车载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 3.21 亿元、3.56 亿元
和 4.8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2.56%,体现公司在汽车车载业务的稳定快速增长。
依托公司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以及持续增长的市场订单,本次汽车车载产品扩产项目在产能消化方面已具备坚实的销售渠道和客户基础。此外公司此前受限于自主生产产能不足,汽车车载产品以外协为主,本次扩产项目完成后,可以将外协订单逐步转移至新增产能,有效减少产能消化压力。
6、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的建设期为 18 个月,总投资金额为 24,373.39 万元,具体投资情况
及拟使用募集资金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投资总额 拟使用募集资金
1 场地投入 3,603.76 -
2 车间及仓库装修 1,000.00 1,000.00
3 设备及软件购置 16,596.00 16,596.00
3.1 设备购置及安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