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海:西上海关于回复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公告
公告时间:2025-06-23 16:24:36
证券代码:605151 证券简称:西上海 公告编号:2025-032
西上海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回复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鉴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及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西上海汽车智能制造园项目”能否按预期达到完全可使用状态存在不确定性,西上海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募投项目存在进一步延期或再次变更的风险。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如后续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募投项目无法实现预定计划,公司将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并按照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
公司于2025年5月22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西上海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上证公函【2025】0623号)(以下简称“监管问询函”)。公司收到监管问询函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在保荐机构和年度报告审计机构的协助下就函中所涉及的问题一一予以核查落实。现将相关问题回复如下:
问题 1.关于公司业绩。
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19亿元,同比增长26.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0.74万元,同比减少71.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3498.35万元,同比减少64.31%,整体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分产品看,除公司2024年因收购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公司83.401%股权而新并入的汽车制动系统业务外,公司原有业务汽车饰件、仓储服务、运输服务的毛利率在报告期内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与2023年相比分别减少4.89、11.19和4.33个百分点。
请公司:(1)结合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综合物流服务行业的发展情况及竞争
格局、公司自身业务模式、收入和成本的具体构成、主要客户及供应商情况,说明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及合理性;(2)结合原材料等采购成本、主要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下游客户订单需求变化等情况,量化分析公司汽车饰件、仓储服务、运输服务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行业趋势、可比公司情况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请说明原因。
回复如下:
问题(1)结合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综合物流服务行业的发展情况及竞争格局、公司自身业务模式、收入和成本的具体构成、主要客户及供应商情况,说明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及合理性
回复:
一、行业发展情况与竞争格局说明
2024年,在“内卷”加剧、“价格战”贯穿全年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呈现显著的“油退电进”的特征,燃油车市场萎缩,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同时,自主品牌崛起,而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收缩,由2020年超过60%的市占率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31.5%。但行业平均利润率降至4.3%,较2023年下降0.8个百分点,显著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
公司所从事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物流服务均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整体处于产业链中低环节,面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而物流服务价格竞争激烈,经营成本刚性上涨,挤压盈利空间,重点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个百分点。
由于公司主营业务中传统燃油车业务占比较大,同时部分合资车企客户整合业务布局,叠加行业趋势的变化与市场格局的调整,公司盈利能力受到较大冲击,2024年度汽车饰件及物流服务业务毛利率的下滑具有客观合理性。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二、公司自身业务模式情况说明
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分别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和汽车综合物流服务,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务的主要产品为汽车饰件和汽车制动系统。汽车综合物流服务业务包括
整车仓储及运营服务、汽车零部件仓储及运营服务、零部件运输服务和整车运输服务。其中,整车和零部件的仓储业务主要是公司以自有或租赁的仓库为客户提供仓库租赁和运维等服务,整车和零部件的运营服务主要是公司通过自有团队或业务外包方式为客户提供仓库管理、收发等服务。
2024年,除了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新增的汽车制动系统业务外,公司原有的业务模式保持稳定,未发生明显变化。
三、主要客户及供应商、收入和成本的具体构成情况说明
(一)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务
1、主要客户
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
客户名称 2024年收入 2023年收入 金额同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增减
客户E1 14,097.95 17.05% 17,103.70 25.94% -3,005.75
客户E2 13,351.12 16.14% 14,638.25 22.20% -1,287.14
客户E3 5,309.44 6.42% 4,594.69 6.97% 714.75
客户E4 4,670.29 5.65% 3,465.44 5.26% 1,204.85
客户E5 4,060.56 4.91% 2,265.14 3.44% 1,795.42
客户E6 3,967.03 4.80% 1,944.06 2.95% 2,022.97
客户E7 3,755.44 4.54% 104.42 0.16% 3,651.02
客户E8 3,033.35 3.67% 3,391.89 5.14% -358.54
客户E9 2,084.40 2.52% - 0.00% 2,084.40
客户E10 1,802.18 2.18% 658.40 1.00% 1,143.78
合计 56,131.76 67.88% 48,165.99 73.05% 7,965.77
主营业务收入 82,696.77 100.00% 65,933.58 100.00% 16,763.19
注:上表客户E7的收入包含其河北、合肥两个全资子公司的收入。
(2024年4月30日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武汉元丰而增加汽车制动系统业务,以上数据不含汽车制动系统业务。)
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原业务的主要产品为汽车饰件,该业务的主要客户为汽车整车厂商及其一级供应商。2024年,公司前十大客户占该项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7.88%。前两大客户为公司汽车饰件存量业务客户,因终端主机厂商销量不及预期以及区域生产布局调整减少了对公司的业务量。同时,公司开拓了新客户(E7
和E9)以及存量客户的新项目定点,总体使2024年汽车饰件业务营收增加。
2、收入构成表
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
主要收入 2024 年度 2023 年度 金额同比 同比
项目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增减 变动
汽车饰件 82,696.77 100.00% 65,933.58 100.00% 16,763.19 25.42%
合计 82,696.77 100.00% 65,933.58 100.00% 16,763.19 25.42%
(以上数据不含因合并武汉元丰增加的汽车制动系统业务。)
2024年,公司汽车饰件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6,763.19万元,同比增长25.42%,增收效果显著,主要得益于从主要老客户上获得的新项目(详见第20页E1客户的A3面套项目、E5客户的C1包覆件项目和C3包覆件项目等)以及新开发的大客户的新项目(E7客户的E1发泡项目、E9客户的F1包覆件项目等)。上述增量项目对收入贡献合计为9,016.12万元,但毛利贡献为-847.75万元。
新项目增收但毛利贡献为负主要是因A3面套项目和E1发泡项目的毛利贡献为负所致。A3面套项目的客户为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也是公司合作多年的主要客户之一。2024年,因其所配套的主机厂商推出新能源汽车新车型,市场内卷的形势下要求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故给予A3面套项目的初始价格非常低。而公司是该项目的二级供应商,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此外,该主机厂商在新车型上市后,根据购车用户的反馈变更产品设计、增加新功能,导致A3面套项目用料增加。但公司未能为该产品的设计变更争取到合理的销售价格上调。出于维护与该一级供应商客户长期合作的关系,公司在A3面套产品毛利率为负的情况下保持正常供货。因该产品设计变更而增加的成本于2024年尚未消化,从而造成该项目当年亏损。
E1发泡项目是公司出于未来发展规划和延伸产业链布局,利用客户资源优势,进入汽车座椅头枕和扶手这一新赛道的首个量产项目。该产品的核心生产工艺为PIP(Post-Integral-Pour)发泡工艺,即在模具中先铺设面料,再注入发泡原料,使发泡体与面料直接粘合,一次成型为成品。该生产工艺减少了传统的座椅头枕和扶手生产工艺的工序流程,提升了面料与发泡体的贴合度和整体性,通过“材料+工艺”一体化的创新使汽车内饰件的制造实现了效率与品质的双重提升,也是座椅头枕生产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的重要方向。E1发泡项目的客户是国际
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是公司近年来重点拓展的汽车座椅领域的新客户。由于汽车行业内卷,该项目的初始价格较低。同时公司首次进入该新产品领域,技术储备不足,废损率较高,供应链匹配能力尚不成熟,导致该项目2024年毛利率为负,但目前已通过技术改善以及供应链优化等措施提高了毛利率和供货能力。
3、成本构成表
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
主要构成项 2024 年度 2023 年度 金额同比 同比变动
目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增减
直接材料 51,930.76 73.20% 36,057.33 67.60% 15,873.43 44.02%
直接人工 5,908.42 8.33% 8,604.05 16.13% -2,695.62 -31.33%
制造费用 10,963.79 15.45% 7,269.88 13.63% 3,693.91 50.81%
合同履约成 2,142.97 3.02% 1,409.84 2.6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