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发展: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公告时间:2025-05-16 17:55:08
衢州信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
会议资料
2025.5.23
衢州信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
会议议程
关于《2024 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3
关于《2024 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11
关于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15
关于《2024 年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19
关于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议案...... 20
关于衢州工业集团向公司提供股东借款的关联交易议案......24
关于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议案......27
关于对外提供财务资助的议案...... 33
关于聘请 2025 年度公司财务审计机构的议案......37
关于董事薪酬和津贴的议案...... 39
关于监事薪酬和津贴的议案...... 41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小额快速融资相关事项的议案..42独立董事已向股东大会提交并披露了 2024 年度述职报告,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
衢州信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
关于《2024 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
各位股东: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 年,对公司来说,是经受压力、承受考验、砥砺前行的一年,也是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公司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在保障公司健康有序发展的情况下,积极推动战略转型,较好地实现了有质量的发展。
(一)财务状况稳健健康
期内,公司经营业绩扎实稳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64.85 亿元,同比下降 4.21%;实现净利润 20.07 亿元,同比下降 9.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16 亿元,同比下降 37.74%,主要系公司遵循谨慎性原则,对部分开发项目和部分投资项目计提了减值准备 7.86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7.52 亿元,同比增长 125.91%。期末,总资产 970.28亿元,比年初减少 12.49%,主要系上海项目交付,存货和合同负债减少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418.97 亿元,比年初下降1.96%。
期内,公司资本结构得到了较好改善。期末,账面资产负债率
56.26%,同比下降 4.34 个百分点;预收类款项 51.45 亿元,扣除预收类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 53.81%,负债率继续在行业中保持中等偏低水平。净负债率 57.60%,较期初下降约 2.46 个百分点,处于行业低位。总体来看,公司采取稳杠杆和优结构的融资策略,在较为严峻的行业环境下确保了资金安全和良好的信用记录,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担当与作为。
期内,公司负债结构持续优化。期末,有息负债合计 308.99 亿元,占总资产的 31.85%,同比减少 12.73 亿元。有息负债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合计 202.41 亿元,占比 65.50%,一年以上有息负
债 106.58 亿元,占比 34.50%,主要系 2025 年一季度到期的长期有
息负债较多,至 2025 年一季度末,一年以上有息负债占比 56.10%,保持了债务结构的稳定;按融资机构分:银行借款占比 75.48%,公司债占比 12.89%,其他类型借款占比 11.63%。
期内,公司融资渠道通畅稳定。衢州国资变更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后较好地提升了公司的信用和融资渠道。期内加权平均融资成本6.25%(其中银行借款加权平均融资成本 5.24%);期末加权平均融资成本 6.02%(其中银行借款期末加权平均融资成本 5.20%),较上年末下降 0.64%(0.34%)。期内利息资本化金额约 4.54 亿元,利息资本
化率 21.73%。同时,公司在 2024 年 9 月成功发行 3.3 亿美元债,这
在地产上市公司中极其难得可贵。美元债成功发行体现了市场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信用水平的认可,有利于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
期内,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部分存货计提了减值准备。截至
年末,公司存货 319.95 亿元,较 2023 年末下降 21.05%,其中地产
开发成本 279.79 亿元,占比 87.45%,开发产品 40.15 亿元,占比
12.55%。此外,还对存在风险的项目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6.79 亿元。
期内,尽管公司经营正常有序,但宏观环境的变局及行业深度调整也给公司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38.50 亿元,公司股票价格也曾一度大幅下跌。公司仍需不断突破原有边界,加快战略转型步伐,更好地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支撑长期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
期内,公司在稳健发展的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围绕内控治理、数字化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不断推进管理提升,有效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一是扎实推进各项制度管理。期内,共计召开年度股东大会 1 次、
临时股东大会 9 次、董事会会议 16 次、监事会会议 5 次。重视投资
者关系管理,持续优化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针对性,坚持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与投资者的沟通与互动,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针对定期财务情况、利润分配、股权转让、名称变更、股东增持、股份回购、对外担保等重要事项进行审议,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制度,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及经营管理层之间权责明确,运作规范。
二是进一步规范决策体系。充分发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独立董事的作用,提高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完善了投资的全流程管理,保障了投资决策的高效性与准确性。提升公司精准投资的能力,加强投前决策管理和投后赋能管理;建立有效的投资管理流程,通过专业的投资团队和内控流程控制投资风险;通过赋能于被投资企业,帮助其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控管理、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经营业绩。
(三)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下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
2021 年,为响应践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司将注册地址变更至衢州市,助力衢州打造成为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2024 年,为进一步优化公司股东架构、全面推进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湖集团与衢州方通过分批次股权转让,实现公司控制权的平稳过渡,衢州智宝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衢州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期内,公司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下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保持公司的市场活力。衢州工业集团的国有制度优势和公司既有的机制优势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股权架构,不仅有利于双方结合各自优势,进一步增强公司竞争实力,而且有利于争取地方政策支持,全面深化合作,推动公司长远发展以及转型目标的实现。
期内,衢州工业集团积极响应“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两次推出增持股份计划,累计增持金额超 9500 万元,有力地向市场传递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提高和推动了公司价值的提升。同时,
公司也积极推进“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期内回购股份 6350.07万股,回购总额 15,052.60 万元。
(四)社会责任积极践行
期内,公司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丰富公益慈善创新实践,以系统化、可持续的履责实践为增进民生福祉注入企业力量,将公益行动深度融入高质量发展主线。
期内,公司积极参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有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发挥企业基金会作用,积极参与光彩事业、万企兴万村行动,参与助力浙江山区 26 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事业。全年投入公益慈善捐赠资金 587.2 万元,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能。
二、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地产
2024 年,中国地产行业延续深度调整态势。在中央“稳预期、防风险、促转型”主基调下,政策工具箱持续扩容: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业的止跌回升,但市场仍受供需关系重构制约,需求端复苏弱于预期,全年百城新房月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约 19%,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跌幅扩大至 7.26%,部分三、四线城市项目去化不足 60%。
2025 年有望将成为行业新旧模式转换的拐点之年。房企端加速
风险出清,政策传导呈现“量变积累”与“结构梗阻”并存特征,居民购房偏好向现房、改善型产品迁徙,供需错配仍在不断倒逼供给侧改革提速。政策层面延续“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基调,多措并举逐步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导致的房价下行预期。企业层面呈现“两极分化”格局:央国企主导保障性住房供给,混合所有制企业聚焦存量更新赛道。随着居民财富结构再平衡与“房住不炒”长效机制深化,行业将进入“低杠杆、低增长、高品质”的新稳态周期。
2、科技投资
2024 年以来全球经济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人工智能浪潮带来全球产业重构,中国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重组加速,社会经济增长的驱动方式正经历深刻变化,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 AI、机器人等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生成式 AI、人形机器人、算力基础设施成为资本追逐焦点。
2025 年是新一轮的科技浪潮的推进之年。尽管地缘政治摩擦与高利率环境持续压制传统行业估值,整体投资规模有所下滑,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领域逆势爆发,展现出强劲动能。我国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导向,通过“技术自主化+场景创新”双重驱动在关键领域构建技术护城河,重塑全球科技投资版图。随着技术自主化和场景创新的进程加速,资本市场不断向硬科技倾斜,其中,AI、量子计算、生物制造被列为三大战略性领域,配套资金规模超万亿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杭州和浙江大学成为这场科技浪潮中的中流砥柱。杭州“六小龙”的出现代表杭州已从“互联网经济”向“硬科技驱动”转型,推动杭州成为全球科创网络的关键节点。杭州通过平衡市场化活力与长期主义科研投入,构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科创生态系统,推动杭州乃至浙江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科技实力不断提升。截至 2025 年 2 月底,杭州的高科技企业已达 1.9 万家。公司要充分利用杭州区域优势以及多年来培育创新型企业的经验和资源,继续专注于国产自主可控的前沿科技,积极把握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推动公司加快战略转型。
(二)公司发展战略
立足国家战略导向,充分利用杭州、浙江大学等的科创优势和衢州国资的产业优势,以及公司历年来积累的项目投资经验和整合资源优势,行稳致远,顺势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统筹好重大科技投资项目与中小科技企业项目的投资节奏。在转型方向上,公司将通过布局高科技产业加快战略转型。在转型策略上,公司将聚焦重大战略领域、战略创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选择一批有潜力、有基础的初创型企业。依托杭州的科创生态,结合衢州国资的产投优势,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资本+资源投资赋能早期项目、硬核科技项目,积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持续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二是积极寻找投入具有自主可控高科技的重大项目,加快推动转型步伐,努力构筑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统筹好存量地产资源变现与地产模式转型。国内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原有开发模式面临瓶颈,结合公司存量地产现状,公司将
顺应地产行业模式的变革,始终坚持优秀的市场应变能力,努力在地产存量加快变现与地产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