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斯: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4月24日)
公告时间:2025-04-28 17:33:04
证券代码:艾力斯 证券简称:688578
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 年 4 月 24 日)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投资者关系活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动类别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 投资者电话交流会
2025 年 4 月 24 日 15:00-16:00
线上参会投资者:
ARTISAN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 一位;安邦资产
一位;保银投资 一位;北京诚盛投资 一位;北京东方睿石
投资 一位;碧云资本 一位;成都廪实私募 一位;淡水泉
(北京)投资 一位;东方证券 一位;东海基金 一位;东
吴基金 一位;东吴证券 一位;福建豪山资产 一位;富荣
基金管理 一位;工银理财 一位;工银瑞信 一位;广东溢
嘉私募 一位;广发医药 一位;广州玄甲私募 一位;国海
参与单位名称 医药 一位;国泰海通 一位;国泰基金 一位;国投证券 一
及人员姓名
位;海南果实私募基金 一位;韩投信托 (KITMC) 一位;杭
州城投资产 一位;杭州钱江新城金融投资 一位;河清资本
一位;华安基金 一位;华安医药 一位;华宝基金 一位;
华创证券 一位;华福证券 一位;华泰柏瑞 一位;华西医
药 三位;华夏财富创新投资 一位;华夏基金 一位;华鑫
国际信托 一位;华鑫医药 两位;汇丰晋信 一位;汇丰医
药 两位;江苏瑞华投资 一位;精悦资产 一位;鲸域资产
一位;久御投资管理 一位;君和资本 一位;朗辉投资 一
位;摩根基金 三位;磐厚蔚然(上海)私募 一位;浦银安
盛基金 一位;启峰资本资产 一位;青岛逻辑基金 一位;
青榕资产 一位;清池资本 一位;润晖投资 一位;山证国
际资产 一位;上海处厚沁慕基金 一位;上海高恩基金 一
位;上海恒基浦业资产 一位;上海混沌投资 一位;上海景
领投资 两位;上海玖鹏资产 一位;上海蓝墨投资 一位;
上海领久私募基金 一位;上海盘京投资 两位;上海乾瞻资
产 一位;上海潼骁投资 一位;上海原点资产 一位;上海
兆天投资 一位;上海准锦投资 一位;尚石投资 一位;尚
正基金 一位;申万宏源 一位;深圳固禾私募 一位;深圳
民森投资 一位;深圳市尚诚资产 一位;深圳正圆投资 一
位;太平洋证券 一位;太平洋资产 一位;泰康资产 一位;
天虫资本 一位;天惠投资 一位;威灵顿管理 一位;西部
证券 一位;咸和资产 一位;相聚资本 一位;新华基金 一
位;新华资本 一位;鑫元基金 一位;信达澳亚基金 一位;
阳光资产 一位;野村证券 两位;易方达基金 一位;银河
基金 一位;银河证券 一位;誉辉资本 一位;远信(珠海)私
募 一位;长城国瑞 三位 ;长江养老 一位;长江养老保险
一位;招商基金 一位;浙江国信投资 一位;浙商基金 一
位;浙商证券 一位;浙商资管 一位;中航基金 一位;中
航信托 一位;中粮期货 一位;中泰证券 两位;中信保诚
基金 一位;中信里昂 一位;中信建投基金 一位;中信资
管 一位;中邮证券 一位;其他 十六位。
时间 2025 年 4 月 24 日(周四)15:00-16:00
地点 -
上市公司接待 胡捷、黄晨、王林、李硕
人员姓名
投资者关系活 2024 年及 2025 年第一季度主要业绩情况:
动主要内容介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58 亿元,同比增长
绍
76.2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14.30 亿元,
同比增长 121.9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3.61 亿元,同比增长 124.51%。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98 亿元,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47.8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4.10 亿元,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34.1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3.96 亿元,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31.45%。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销售的持续放量,伏美替尼自去年续约进入医保后,公司销售团队通过开展专业化推广,逐步提升了伏美替尼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在重视研发投入的基础上有效采取多项降本增效措施。2024 年度,公司研发投入为 4.8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 53.81%,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自研项目,以及引进戈来雷塞和 SHP2 抑制剂而投入的研发支出大幅提高所致。2024 年度,公司销售费用为 14.13 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降低至 39.72%,公司管理费用为 1.65 亿元,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降低至 4.63%。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 4.53 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41.23%,较上年全年略有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员扩建、包括戈来雷塞销售团队提前组建导致人员薪酬略有上升;公司管理费用为 5,634 万元,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4.76%,与去年全年基本持平。
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深入挖掘伏美替尼的临床优势,积极探索伏美替尼的应用场景。目前核心产品伏美替尼除二线治疗、一线治疗已获批的适应症外,还有 6 项注册临床正在推进过程中,包括辅助治疗、20 外显子的二线及一线治疗适应症、PACC 突变的适应症、脑转适应症及 EGFR 非经典突变的辅助治疗等,通过这些临床的推进,特别是 20 外显子、PACC 突变等靶点适应症的开发,有利于确立伏美替尼 pan-EGFRTKI 的市场定位,同时能有效满足尚未满足的
临床需求,有助于惠及更多肺癌患者。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除了公司传统的优势领域小分子团队建设外,公司在去年也组建了大分子的研发团队,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团队的创新活力。
在产品引进方面,2024 年 8 月,公司引进了 KRASG12C
抑制剂戈来雷塞和 SHP2 抑制剂,自产品引进以来,公司全面负责相关产品的后续开发和推进工作,目前戈来雷塞用于KRAS G12C 突变二线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 NDA 申请过程按计划推进中。公司结合了市场情况和产品特点,正高效推进针对戈来雷塞的临床开发。与此同时,为有效确保戈来雷塞后续商业化的顺利推进,公司提前进行了销售人员的招募和培训工作。
问题一:请问 KRAS G12C 的获批节奏是怎样的?如
何考虑获批后对于保险端的覆盖?临床适应症拓展布局情况?
答:目前,CDE 官网状态显示,戈来雷塞片已完成药理毒理、临床、临床药理、合规的审评,药学专业审评也已经结束,进入综合审评阶段。公司将全力推进戈来雷塞尽快获批上市,努力争取参加本年度的医保谈判工作。
在保险端覆盖方面,公司于去年年底逐步组建针对戈来
雷塞约 100 人的营销团队,并在 2025 年 4 月完成了对营销
团队的专业化培训。由于今年下半年产品尚处于自费阶段,公司将与商业保险公司展开相关合作,尽力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让更多患者受益。
在临床适应症方面,KRAS G12C 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为 4%,对应约每年 2.5 万人晚期新发患者,戈来雷塞有望成为国产第三家获批肺癌二线治疗适应症的产品、及国内首批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 KRASG12C 药物。同
时,戈来雷塞具有安全性良好的产品优势,戈来雷塞每天服用一次,每次 800 毫克,在国内获批的同类产品中,用药剂量最低,在疗效相当的情况下,安全性优势可以给患者提供更长的服药时间,以及药物成本的降低可以为公司创造更高的利润。目前 KRASG12C 抑制剂还未有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患者主要在后线接受靶向治疗,随着未来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后,患者会向一线治疗适应症逐步聚集。戈来雷塞是国内最早启动肺癌一线注册临床的产品,正处在入组阶段。除了 KRAS G12C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及二线的适应症外,去年,CDE 已批准戈来雷塞单药治疗 KRASG12C 突变胰腺癌的临床研究拓展至包括胰腺癌、胃癌、胆管癌、小肠癌、卵巢癌等癌症在内的多瘤种研究。既往研究发现 KRASG12C 在中国癌症患者群体中的总体突变率约为 2.4%,除肺癌、结直肠癌外,对应新发晚期患者数量每年为 3-4 万人,目前没有获批药物。
问题二:请问在大分子领域(ADC/双抗等)产品的开发(或者潜在合作)计划如何?
答:公司于去年成立了大分子研发部门,在小分子研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内部研发平台。大分子研发是公司经过慎重思考做出的重要决策,公司引进了具有丰富专业知识、深厚从业经历的研发团队,同时公司总结了现有在研产品的不足,及时有针对性地改进,不断提升公司研发团队的创新活力。公司已建立了详细明确的开发思路和计划,首先,借助艾力斯的优势资源聚焦肺癌领域,特别是与伏美替尼有协同的治疗领域,之后,公司会逐步拓展到更广的肿瘤治疗领域。目前,大分子研发高效有序地开展,期待明年能够有产品进入 IND 阶段。
问题三:请问海外 PACC 突变何时披露进一步数据?
Ⅲ期临床的规划?后续早研管线开发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答:2024 年 9 月,公司在 WCLC(世界肺癌大会)上
公布了伏美替尼不同剂量针对EGFRPACC突变患者的全球探索性临床研究数据,其中,在一线治疗 PACC 突变患者中,240mgQD 剂量组纳入了 22 例患者,BICR 评估的最佳
ORR 达到了 81.8%,确认 ORR 达到了 63.6%,且总体耐受
良好。当前,公司已获得更新后的数据,包括 ORR 和 PFS,相关数据将在后续的国际会议上公布。针对 PACC 突变,中国已经启动了注册临床研究,王洁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目前入组顺利。PACC 突变相较 EGFR 20 插入突变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好的治疗效果,公司十分期待全球注册临床研究的启动。
早期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