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油发展: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4-09 22:54:30
公司代码:600968 公司简称:海油发展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未出席董事情况
未出席董事职务 未出席董事姓名 未出席董事的原因说明 被委托人姓名
董事 张伟 公务原因 周天育
4、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拟以2024年末总股本10,165,104,199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5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本次共需派发现金股利约13.72亿元,占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7.53%,未分配的利润结转至以后年度分配。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红比例。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海油发展 600968 无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肖德斌 蔡建鑫
联系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 6 号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 6 号
电话 010-84528003 010-84528003
传真 010-84525164 010-84525164
电子信箱 sh_cenertech@cnooc.com.cn sh_cenertech@cnooc.com.cn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从事行业属于门类 B“采矿业”中的大类
“B11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中的小类“B112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利用主要包括勘探、开发、生产、销售、油气加工、LNG、炼化等环节,作为专业化创新型能源技术服务公司,公司主要聚焦油气生产阶段为油气增储上产提供一体化服务,处于油气产业链上游。
2024 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石油需求不及预期。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在稳中求进的总
基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在有力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我国能源行业整体呈现“传统能源稳中有进、清洁能源加速替代、技术创新驱动显著”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公司所处行业已形成传统能源保供与新能源技术创新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在国民经济中意义重大,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未来,公司所处行业将呈现出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以及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等发展趋势,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环保要求提高和政策支持加大,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4 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能源政策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战略
指引。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4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油气中长期增储上产发展战略,通过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老油田稳产、加快新区建产以及强化“两深一非一稳”重点领域产能建设,全面提升油气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提出进一步明确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一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二是推动能源消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三是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强国内供应保障能力;四是推动全国统一的能源交易市场建设,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能源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势能和动能,不仅为能源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实现能源安全、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必将推动能源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本报告期,公司主要围绕海洋石油生产环节,为海上油气资源的稳产增产提供技术及装备保障服务,并持续拓展陆上非常规油气田技术服务业务,同时通过物流、销售、配餐等能源物流服务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生产及销售支持。公司抓住能源转型大势,瞄准“双碳”目标,以数字化为抓手,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和数字化产业发展。公司以技术服务支持生产,以产品带动技术服务,以物流服务联通技术服务与产品销售,形成了综合性强、风险抵御能力强的业务竞争优势。
图 1:海油发展主要业务范围示意图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为油气公司提供包括提高采收率技术服务、钻完修技术服务、装备智能制造与智慧运维服务、油气田生产一体化服务、LNG 一体化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聚焦油气田生产阶段,从监督技术、井下工具服务、人工举升、油田化学药剂、陆地和海上非常规油气一体化服务、设备设施制造和运维一体化服务、油田生产操维和技术服务、FPSO 生产运营、LNG运输及加注服务等多个方面,为海上和陆地油气公司的生产作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保障。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主要是提供清洁能源技术、安全应急、节能环保、数字化通讯服务、水处理、绿色涂料、新材料、碳资产管理、CCUS 等技术服务。公司加速培育海上风电运维一体化服务能力,首批专业高速风电运维船开工建造。深化低碳环保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持续增强集数字化技术服务、绿色用能技术服务和环保产品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能力。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主要为油气上中下游全生产链条提供销售、协调、物流运输、码头基地、生活配餐等相关支持和保障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市场地位、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多年来,公司深耕蓝海,坚持“自主化”攻关与国产化应用,沉淀了一系列自主技术,形成了多种类自主化产品。在智能注采方面,通过模块化、产品平台研究,形成有缆、无缆、液控 3类 19 大系列智能注采工具产品。在人工举升方面,“海龙”高效人工举升产品形成竞争新优势,丰富人工举升系列产品族,应对油田生产高温、高含气、高能耗等挑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2024年业务量同比增幅 15%,永磁电泵初步实现规模化应用,较常规电泵节电超 24%;开发投捞电泵产品,较常规检泵作业提效约 30%。在稠油热采方面,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可实现 300℃以上高压蒸汽 6 井同注作业,打破传统平台两井固定注热极限,注热作业效率提升约7.5 倍,2024 年在渤海圆满完成首次作业任务。在小微透平方面,公司自主品牌 CEET 系列国产
小微透平发电机组已在渤海、南海区域应用 10 台套,截至 2024 年底累计发电 6618 万度,减少无
效碳排放 1.8 万吨。经过 20 年积淀,公司成为中国近海采油装备实力最强、最具综合性的能源技
术服务提供商,持有 FPSO 共 7 艘,数量位列亚洲第二、全球第四,在中国近海 FPSO 生产技术
服务市场居主导地位。
公司通过积极探索,初步搭建了小构造油田、稠油油田、受限海域油田等边际油田开发技术体系,已形成边际油田开发装备整体布局,涉及自升式平台、筒基平台及新型浮式装备等多种类型,推动边际油田开发装备的序列化、标准化、模块化发展。2024 年,随着涠洲 10-3W 油田自安装平台一体化服务合同签订,公司开始建造第 4 座(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自升式生产
平台,助力第 5 个边际油田的顺利开发。在 LNG 加注领域,国内首艘江海全域全季作业 LNG 运
输加注船-海洋石油 302 顺利建成投用,将加注业务由海洋拓展至长江沿线;同时,锁定第三座LNG 加注船,推动公司绿色航运业务快速发展,为国内绿色能源的供应与环保事业持续做出贡献。在光伏业务方面,承建国内首个吉瓦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国华 HG14 海上光伏项目,投产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34.47 万吨;中海油首个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产,累计发电 300 万千瓦时;建设东营原油处理厂零碳改造项目,实现厂前区绿电 100%替代。另外,在特种环保涂料、工业水处理、化工新材料、铂网催化剂、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油田化学药剂、压裂完井等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紧跟国家发展导向,勇担能源报国使命,深刻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以海外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倚内拓外,积极拓展市场渠道,深度融入全球能源产业链,在中东、非洲、亚太等“一带一路”核心区域持续实现突破。围绕成熟区域、新区域、成熟
产业、新产业四个方面,持续优化海外战略布局,在国际油气技术服务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形成
一定竞争优势。“产品战略”收效显著,化学药剂业务量增长超一倍、电潜泵产品首次实现境外商
业投用、油套管及树脂类产品首次走出国门、管道涂敷产品入网多家高端客户并实现突破。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4年 2023年 本年比上年 2022年
增减(%)
总资产 49,502,533,022.56 44,905,592,443.77 10.24 40,670,871,979.89
归属于上市公司 27,162,818,706.79 24,627,548,847.92 10.29 22,327,561,771.84
股东的净资产
营业收入 52,516,934,873.70 49,307,957,578.16 6.51 47,784,486,538.05
归属于上市公司 3,656,051,382.59 3,081,133,966.21 18.66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