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林纸: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3-11 21:52:00
公司代码:600963 公司简称:岳阳林纸
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
金红利 0.03 元(含税)。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总股本 1,765,751,854 股,
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 52,972,555.62 元(含税)。本年度以现金为对价,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 62,091,499.82 元,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115,064,055.44 元,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 69.01%。
如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公司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岳阳林纸 600963 岳阳纸业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易兰锴 戴强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
联系地址 区长江大道西新港多式联运物流园 阳片区长江大道西新港多式联
001 号 运物流园 001 号
电话 0730-8590683 0730-8590683
传真 0730-8562203 0730-8562203
电子信箱 zqb-yylz@chinapaper.com.cn zqb-yylz@chinapaper.com.cn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造纸行业
1、造纸行业情况
造纸行业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更是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
我国造纸行业的竞争向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龙头企业致力于迈向提升规模效能,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实现产业的升级。随着市场的扩大,文化纸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纷纷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和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地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文化纸行业的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环保技术的应用和绿色产品的开发,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环保政策的调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 15,846.9 万吨,同比增长
8.6%。规模以上造纸和纸制品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4,566.2 亿元,同比增长 3.9%;实现利润总额 519.7 亿元,同比增长 5.2%。
文化纸方面,中国造纸协会发布的《中国造纸工业 2023 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文化纸(新闻纸、未涂布印刷书写纸、涂布印刷纸)生产量为 2,304 万吨,消费量为 2,353 万吨。
2023 年末和 2024 年初,行业中有较为集中的文化纸产能投放,对文化纸价格形
成了冲击,而市场需求未能提振,文化纸生产企业普遍承压。2024 年一季度文化纸在浆价支撑下窄幅上涨,5-11 月纸价持续下跌,12 月纸价随着龙头企业限产、春节教材教辅订单陆续交付止跌上涨。2024 年行业供需矛盾仍存,处于周期底部蓄势向上阶段。
2024 年薄型包装纸市场供应端、需求端呈整体弱平衡状态,价格相对稳定。
原材料特别是纸浆的价格波动是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长期来看,拥有纸浆资源和优质林业资产的企业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更占优势。
2、商品浆行业情况
纸浆 2024 年上半年价格主要受海外供给因素影响整体走强,第三季度需求淡季叠加新产能投产,国内外浆价有所回落,但全年价格整体仍处于高位。
2024 年国内化纤用溶解浆供求大体平衡,但上半年全球溶解浆厂的集中检修干扰了整体的供应节奏,上半年进口量不及下半年,造成了前紧后松的格局,供给呈陆续补足状态,多数阶段感受偏紧。部分针叶溶解浆生产商退出,导致下半年针叶溶解浆供应进一步紧张。随着溶解浆下游产品粘胶纤维市场需求的增长、盈利能力改善以及莱塞尔纤维产能扩大,2024 年溶解浆市场表现优于上年。
(二)生态行业
2024 年 1 月 1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海湾为基本单元,“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红树林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设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行业对整体经济环境和政府投资依赖性较强。2024 年受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叠加房地产政策调整及转型不及预期以及市场投资和消费信心偏弱等因素,同时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等外部影响,传统的生态园林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行业竞争加剧,生态环境建设业务,新增订单较少,成本费用占比增加,营业收入规模、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该行业也涌现出了一些新需求,如乡村振兴、生态+文旅、产业园区的环卫管理和零碳建设、存量生态资产价值运营等,为公司生态园林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生态环保领域的投入,重点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领域。
(2)细分市场需求增长
生态修复需求旺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需求持续增长。
环境治理需求迫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环境治理市场需求增长。
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生态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蓬勃发展,为生态建设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新技术应用加速: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生态监测、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行业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中国生态园林建设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生态修复技术、环境治理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世界各国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生态与农业、林业、水利或旅游等产业相融合发展,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模式,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产业,推进水生态修复,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生态旅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主要细分领域。
2、碳汇
当前全国碳市场已步入第三个履约周期,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各项措施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全国碳市场行业扩容的信号或将推动碳价持续走高。水泥和铝冶炼两个行业将被率先纳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已纳入全国碳市场序列的重点排放行业正开展碳排放报告和核查等准备工作,相关核算与报告指南、核查技术指南也已开始征求各方意见。
碳价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时的每吨 48 元,上涨至目前每吨 90 元左右,
2024 年 4 月曾历史性突破 100 元/吨。一方面,《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2024
年 2 月发布,自 2024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了
紧,市场需求增大,控排企业囤积碳配额的意愿增强。生态环境部 2024 年 7 月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预测,到 2030 年底,全国碳市场配额成交
均价预计突破 200 元/吨,CCER 成交均价预计上升至 150 元/吨。
2024 年 5 月 29 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
《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2024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 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
约 5,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 亿吨。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5,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 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行动方案》部署了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强调了节约优先,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管理,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2024 年 7 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工作的通
知》(林改发〔2024〕10 号)发布,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林业碳汇收益权、公益林(天然林)补偿收益权、林业经营收益权等质押贷款业务;科学有序开发林业碳汇项目,鼓励排放企业和单位购买林业碳汇抵消其碳排放;鼓励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展特色优势林业产业。
2024年9月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首次对 CCER 项目进行了全面公示,涵盖能源工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自愿减排项目)以及林业和其他碳汇类型项目。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碳市场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 CCER 项目的开发、交易和监管提供了公开透明的平台。通过信息公示,社会各界可以更便捷地了解项目进展和减排成效,同时也增强了碳市场的公信力和参与度,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5 年 1 月 3 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两项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
法学,分别为《公路隧道照明节能(CCER-07-001-V01)》和《甲烷体积浓度低于 8%的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CCER-10-001-V01)》。这两项方法学的发布标志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