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600309):聚氨酯价差环比改善,乙烯二期项目预计2025Q1投产-公司动态研究
国海证券 2025-01-14发布
化工行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在于"工程师红利",万华化学是国内少有的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发展的典型。公司以优良文化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和卓越运营打造出高技术和低成本两大护城河。万华化学正以周期成长股的步伐向全球化工巨头之列进军。
短期看,影响万华化学基本面的是产品的景气度,从表征指标来看,价差是影响短期利润最核心的因素。万华化学的产品体系日益庞大,为更好地表示公司景气的程度,我们将万华化学的产品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按照现有的产品体系,对营收和原材料的差值建模,在现有产品体系下追溯历史上营收和原材料的价差,将价差定义为万华化学价差指数,以此来判断公司的景气位置。长远看,影响万华化学基本面的是未来的成长,能够证明公司具有持续进化能力的里程碑式的产品至关重要。万华化学在MDI赛道上已经证明了自己,公司未来可能落地的项目就是公司未来发力的方向,就是公司持续进化的空间。
2024Q4万华化学价差指数处于历史11.32%分位数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年Q4万华化学价差指数平均为74.23,较2024年Q3上升1.76,处于历史11.32%分位数(以2010年Q1价差为基点)。考虑到价差环比有所改善,预计Q4归母净利润39亿元。
其中,截至12月31日,万华化学聚氨酯板块Q4价差指数均值为92.87,较2024Q3上升5.67,处于历史19.76%分位数。万华化学Q4石化板块价差指数平均为61.04,较2024Q3下降3.74,处于历史底部。万华化学Q4新材料板块价差指数平均为37.10,较2024Q3下降0.86,处于历史9.47%分位数。
重点项目进展据流程工业网,2024年12月4日,万华化学举行了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会上表示乙烯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一季度建成投产,乙烯一期技术正在进行原材料进料技术改造预计2025年末建设完成。
2024年12月18日,万华福建工业园MDI一体化扩能配套项目-气体扩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公众参与说明公示。万华环保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编组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公众参与说明公示。
2025年1月2日,万华化学绿电产业园一期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2025年1月3日,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柠檬醛ISPO单元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MDI价格价差据Wind,2024年12月,聚合MDI均价18223元/吨,同比+16.74%,环比-0.77%;纯MDI均价18756元/吨,同比-8.05%,环比-1.39%。2024年12月31日,聚合MDI价格18200元/吨,纯MDI价格18650元/吨。
据Wind,2024年12月,聚合MDI与煤炭、纯苯平均价差12358元/吨,同比+26.70%,环比-1.36%;纯MDI平均价差12892元/吨,同比-11.35%,环比-2.23%。2024年12月31日,聚合MDI与煤炭、纯苯价差12532元/吨,纯MDI价差12982元/吨。
据天天化工网和百川盈孚,2024年以来,海外MDI装置非计划内停产频发,包括:1)美国巴斯夫40万吨装置4月11日不可抗力停产;2)美国科思创33万吨装置4月底不可抗力停车;3)美国陶氏34万吨装置5月21日不可抗力停产;4)韩国锦湖三井于7月23日故障停车;5)荷兰亨斯迈47万吨/年MDI装置于8月5日被宣布不可抗力。6)美国陶氏34万吨/年MDI装置因前端原料装置供应宣布不可抗力。此外,海外部分MDI装置处于低负荷,据海关总署,1-11月国内聚合MDI出口量合计110.34万吨,同比增长10.1%。
下游冰箱出口量同比提升,房地产新开工同比下滑2024年11月,国内家用电冰箱产量861万台,同比+2.6%;2024年11月,家用电冰箱出口量637万台,同比+8.0%。
2024年11月,国内冷柜产量347万台,同比+5.6%;2024年11月,国内冷柜销量338万台,同比+2.3%。
2024年11月,国内汽车产量343.7万辆,同比+11.1%;2024年11月,国内汽车销量331.6万辆,同比+11.65%。
2024年11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6.73亿平方米,同比-23.0%。2024年11月,房屋累计施工面积72.6亿平方米,同比-12.7%。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综合考虑公司产品价格价差,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06、2305、26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204、260亿元,对应PE分别14、10、8倍,考虑公司未来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市场大幅度波动;新产品不及预期;同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终端需求低于预期;数据测算与公司实际公开披露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