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大地(003001):中标1.59亿核电建设订单,有望受益于国家重大工程加速落地-事件点评
国信证券 2024-10-15发布
事项:公司公告:2024年10月10日,公司中标浙江金七门核电厂1、2号机组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工程机械设备租赁采购,签约价1.59亿元(含税),若中标项目签订正式合同并顺利实施,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国信建筑观点:1)公司再度斩获核电订单,后续固化剂采购订单有望快速落地,反映公司的技术能力已获得客户认可,"核心技术+核心材料"业务战略转型加速推进;2)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有望推动核电、水利水电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加速落地,岩土工程在其中将扮演关键角色。公司业务发展方向由地产转向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已在核电、水利水电、港口领域取得标杆性项目订单,未来受益于重大项目加快审批落地,收入和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维持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9.19/13.42/20.5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71/1.47/2.99亿元,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123%/+106%/+103%。每股收益分别为0.56/1.15/2.35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评论:再度斩获重点核电项目订单,后续固化剂采购订单落地可期根据中岩大地公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成功中标金七门核电站地基处理、陆域形成及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并以联合体成员身份中标临建区地基处理EPC项目。2024年10月10日,公司中标浙江金七门核电厂1、2号机组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工程机械设备租赁采购,签约价1.59亿元(含税),本次中标机械设备租赁采购订单为此前地基处理EPC项目的接续订单,反映公司的技术能力已获得客户认可,"核心技术+核心材料"业务战略转型加速推进。根据公开招标信息,2024年9月公司被公示为金七门核电厂1,2号机组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工程项目固化剂采购成交候选人,后续相关核电订单有望加速落地。
核电、水电项目投资规模大,岩土工程有望充分受益金七门核电项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金七门村,建设项目总计包括6台和电机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约720万千瓦,每年上网电量约550亿千瓦时。一期工程包括2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2024年2月一期项目启动建设,包括2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一期项目总投资约445.7亿元,计划2024年度投资额将达到15.4亿元。
岩土工程是保障核电站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核电站事故对环境和周边居民健康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核安全是核电建设的核心议题,德国出于核安全的考虑已全面放弃发展核电,中国曾因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后就安全性考虑暂停核电机组审批。除了升级核电技术以提升安全性以外,岩土工程在保障核电安全上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公共设施,核电厂的地基需要更高的稳定性,当前国内所有的核电站都建在基岩地基上,而美国和法国50%以上的核电站核岛基础都位于非基岩地基上,随着核电厂选址范围的扩大,新增核岛布置在非基岩地基上是大势所趋,对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雅江下游水电开发纳入国家重大工程,政策支持下相关项目有望加速落地。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列为国家重大工程,政策表述为"实施"而非此前的"规划"或"研究"。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加快西南水电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标志雅江下游水电开发工程有望进入落地阶段。当前雅鲁藏布江中游已规划和建设了数个水电站,自流向从上至下分别为巴玉、大古、街需、藏木、加查、冷达、仲达、朗镇等8个水电站,规划装机容量约4GW,平均每GW的单位投资额约为250亿元。雅江下游水能蕴藏量显著高于中游,预计装机容量可达到60GW,若按中游水电工程的平均投资强度测算,总投资额将达到1.5万亿元,而下游地质结构更加复杂,建设难度更高,预计投资额将更高。预计雅下水电站工程总投资额将超1.5万亿元。
雅江下游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岩土工程施工难度高。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面临高地震烈度与活断层、河床坝基深厚覆盖层、坝基软弱层带、深切河谷的高陡边坡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围岩稳定问题,高山峡谷地区基础土石松散,雪崩、泥石流、冰川活动等风险较高,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相关技术难题通常需要联合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共同协作解决。
战略转型开花结果,收入业绩有望快速回升公司转型重大基建项目建设服务商,上半年收入和业绩企稳。面对地产下游需求萎缩的压力,公司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主动降低下游地产行业占比,聚焦核电、水利水电、港口等行业,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10.7%,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250.3%。同时,公司地产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60%降至30%,新签合同额中地产占比下降至23%。
大订单落地结转,有望推动营业收入触底反弹。考虑到2024年下半年起,重大工程订单有望加速落地,预测2024-2026年公司新签合同额增速为50%/80%/40%。公司项目实施周期大部分在一年以内,基于历史数据,假设公司年内订单(年初在手订单+新签订单)大部分能够结转为年内收入,预测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05/13.28/20.36亿元,同比-1.2%/+46.8%/+53.3%。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作为岩土工程专业服务商,业务发展方向由地产转向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已在核电、水利水电、港口领域取得标杆性项目订单,未来受益于重大项目加快审批落地,收入和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维持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9.19/13.42/20.5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71/1.47/2.99亿元,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123%/+106%/+103%。每股收益分别为0.56/1.15/2.35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该项目尚未签订正式合同,项目具体内容及实施等以最终签署的合同为准。合同的履行存在一定周期,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如遇到不可预计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合同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无法履行或终止的风险。
重大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工程管理与安全生产风险、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减值风险、抵债资产减值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