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卡智能(300349):燃气为基水务为石,氢能计量未来可期-公司深度报告
银河证券 2024-04-20发布
核心观点:
国内智能燃气表龙头,水务、能源计量多元化发展。金卡智能1997年成立于浙江温州乐清,专注提供燃气、水务、能源计量等整体解决方案。2007年起从事智能燃气表的研发、生产、销售,2020年通过与浙江天信仪表科技有限公司资本重组,拓展智慧水务城市业务。公司NB-IoT智能燃气表部署超1,500万台,数字水务在北上广等重要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与苏伊士、格兰富等跨国企业开展在智慧水务、智慧泵房等领域的战略性合作,未来随着数字水务营业收入的不断增长,规模效应显现,客户关系逐步稳定后,净利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前十大股东合计占总股本比例53.3%,股权相对分散。
智能燃气表:国内市场规模破百亿,增量提振+存量更新双管齐下。随着智能燃气表的产品迭代,更多燃气企业的运营痛点得到解决,技术和资质壁垒也有所提升。过去十年,智能燃气表的渗透率提升了约40%。2022年国内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约106亿,考虑未来产品结构上单价较高的物联网燃气表份额抬升,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CAGR=17.9%。2022年全球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约86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109亿美元,CAGR=6.1%。
城镇化向纵深发展将增加国内天然气用户数,提振燃气表的增量需求。安全事件频发下政策加速存量更新,燃气表平均每年置换约3,800万只,目前燃气表销售中的更新需求与增量需求大致为六四开。国内燃气表行业总体已进入成熟期中段,收购兼并不断,生产企业超1,000家,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及川渝地区,竞争格局相对集中,CR5约46.5%。其中工业大表的主要壁垒在于品牌,近年来鲜有新进入者,而家用小表的产品价格一方面受技术迭代影响,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资费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
智能水表:渗透率抬升空间广阔,供水管网漏损率压降势在必行。智能水表虽已发展多年,但前期饱受技术稳定性的困扰,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渗透率长期处于智能燃气表一半的水平。2022年国内智能水表的渗透率约为55.7%,与智能燃气表的88.4%依然有着不小差距,考虑到智能水表与智能燃气表同属公用事业终端产品,水表基本实现一户一表,而燃气表南北方地域分布不一,且水表连带的二次供水与计量系统较燃气表而言更为复杂,因此智能水表的渗透率抬升空间更大。2022年国内智能水表市场规模约151亿,考虑未来全电子式水表的份额抬升与多参数水表的逐步商用,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400亿,CAGR=21.5%。2022年全球智能水表市场规模约77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145亿美元,CAGR=13.4%。15mm-25mm及以下的小口径水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6年,25mm-50mm的大口径水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4年,更新频率显著高于智能燃气表的10年,按国内目前的水表保有量计算,平均每年置换约8,400万只。国内的水表行业总体处于成长期中后段,生产企业约700家,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智能水表竞争格局相对分散,CR5约20.3%,不足智能燃气表的一半。
质量流量计:国产替代迫在眉睫,氢能计量星辰大海。流量计被称为"自动化之眼",2022年流量计的使用中基础化工和石油石化的份额分别为35.9%和29.4%,是其最大下游,2022年国内流量计市场规模约101.7亿/+9.4%,未来随着下游基础化工沿新材料与精细化方向发展、石油石化大型一体化项目相继投产与升级改造不断,预计国内流量计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接近120亿,其中质量流量计占比约30%,且近年来的CAGR约为其他品类的2倍。氢能因其来源丰富、用途广泛、高热值、低污染、跨网络协同等特性,一直被视为化石能源重要的终极替代方案。2022年国内氢气产量约4,004万吨/+19.8%,2023年预计突破4,500万吨,到2030/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中占比将达5%/10%,氢气年需求量将突破3,500/6,000万吨。氢能产业链大致可分为"制-储-运-加-用"五大环节,计量均不可或缺,我国的氢能产业,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紧跟欧美发达国家步伐,但氢气质量高精度计量检测装备与氢气泄漏高灵敏度计量测试仪器仍然缺位。国内至今已陆续出台近百项氢能产业相关技术标准,但标准多集中在产业链末端,氢能产业链链条较长、技术精细,实际工况下存在不同企业使用不同标准的现象,导致研发与制造的浪费,制约了产品推广与技术创新, 当下国内的氢能计量仪器主要依赖进口,鲜有专业从事氢能计量的上市公司。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金卡智能2024-2026年营业收入39.3/49.3/62亿,归母净利润5.3/7/9亿,对应PE估值10.5x/7.93x/6.16x,首次覆盖,给予金卡智能"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国内外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智能燃气表存量更新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智能水表渗透率抬升缓慢与价格战提前到来的风险;质量流量计技术迭代的风险。